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静脉穿刺的技巧与浅析

    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改进方法: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度~25度角(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
@pagebreak@
    体会: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用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二.产妇输液部位的选择技巧

    现介绍如下:

    取产妇前臂内侧,肘正中静脉与腕部之间的前臂内侧静脉,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取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讨论:由于前臂内侧静脉血管弹性好,不易滑动,产妇用力时回血机率相对减少,此种方法避免了产妇分娩中顾虑针头回血或液体外渗,使产妇双手可以全力把握住产床,而用力分娩,减少因输液带来的麻烦。

    三.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

    在为小儿行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材料: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圆圈。

    方法:静脉头皮针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布固定,将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此方法使用于:1.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期等出汗较多时,胶布粘贴不紧;2.有些小儿头发很长,为了美观,患儿家长要求给患儿头发剃少些,致使胶布粘贴不牢固;3.静脉穿刺成功后,患儿家长为了避免小儿哭闹,抱在怀里不外地摇晃,使针头滑出血管外。

    四.肥胖婴儿示指根部静脉穿

    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了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和示指根部细小静脉穿刺,提高了一针成功率。
@pagebreak@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示指根部穿刺法”和“手腕、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

    示指根部穿刺法:示指桡侧根部有一根表浅的细小静脉,明显可见且不易滚动,血管充盈度较好。选择4号输液针头,用12.5cm蚊式止血钳夹住针柄翼部,然后进行输液前的初步固定。用两条长约12cm的胶布,1条将患儿示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并齐缠在一起,另1条将大拇指紧贴掌心缠住,注意松紧适宜,可使示指根部血管暴露明显且不易随手的扭动而滚动。常规皮肤消毒,右手用止血钳持针,左手托住进针小手并稍向下压约10°,使皮肤及血管绷紧,沿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右手松钳。用超过婴儿手指尖至手腕关节长度的自制夹板紧贴手掌,并用两条长胶布固定,1条在手指第2关节处缠绕;另1条在手掌大鱼际处缠绕。

    手腕、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血管管径粗大,充盈度好,但易滚动,深浅不易掌握。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托住手腕或足踝关节处,拇指向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右手用止血钳持针,以30°角在血管上进针,见回血后平行向前进针少许,右手松止血钳,用超过婴儿腕关节至虎口,或踝关节至脚心的自制夹板,紧贴手掌或脚背外侧用两条长胶布固定,1条缠绕在腕关节或踝关节以上部位;另1条在示指根部,或脚指根部缠绕。

    五.老年静脉穿刺与输液的护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