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观察期间同样能发生过敏反应
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控中心的统计表明,少数人可于皮试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致命的病人中25%死于皮试时。因此青霉素皮试前应备好急救药物,注射后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反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即使皮试阴性者,在首次用药或每次注射后的半小时内,亦应警惕。因不少过敏反应发生在续用过程中,倘过早离开医院,可因来不及抢救而致命。
@pagebreak@
小儿用药的皮试问题
小儿用药应否皮试争论已久。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是新生儿,在首次应用青霉素前也无法排除曾与此类抗原有过隐性接触的可能,故应作皮试。另有人认为,出生后4周内初次用药可免作皮试,因这一年龄的小儿体内IgE合成能力尚不健全,即使属过敏体质或已潜在接触过青霉素抗原,机体亦不能完成致敏过程。再者,新生儿皮肤红润,容易出现假阳性,故半岁以内的儿童应尽量免作皮试,确需皮试者需用生理盐水作对照。 青霉素能否脱敏注射
较早认为青霉素过敏者又确需用药(如孕妇患梅毒)时,可口服脱敏。这一方法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问世,已失去应有价值。为防意外,青霉素脱敏注射应予禁止。
青霉素皮试的最佳部位
有人将前臂分为三区九点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腕横纹上3厘米正中点为最佳注药点,此处为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尺神经结合部,神经末梢较为稀疏,痛感较轻,观察容易。
青霉素皮试可否替代头孢类药物的过敏试验
因头孢类与青霉素类有共同的化学结构—β内酰胺环,可呈现部分交叉过敏反应,不少基层单位常以青霉素皮试代替头孢类。但头孢类过敏几率明显低于青霉素(仅为其25%),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亦仅10%~14%发生过敏,鉴于两者各有其独自的致敏物质,因此不可以青霉素皮试完全替代后者。临床发现确有少数患者,仅对头孢过敏而对青霉素无交叉过敏的奇特现象。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