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抗肿瘤免疫制剂淋巴引流区皮下注射法

关键词: 皮下注射

    1 淋巴引流区注射的机理及优点

  作为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免疫制剂,如: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IRNA)等药物,在肿瘤最可能转移的淋巴引流途径皮下注射,可以不经过血液循环而直接进入淋巴系统,能够大大的提高这类生物制剂的效价(因血中存在RNA酶等物质,可降低IRNA的效价),同时在这些区域内达到最有效的刺激免疫系统,阻断肿瘤可能的转移途径,能够达到减少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的目的。

  淋巴引流区皮下注射法,因其部位表浅,便于操作,皮下注射后吸收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2 应用范围

    2.1 药物:主要用于在血液中会降低效价的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IRNA)和抗自身转移因子等。

    2.2 适应证:用于恶性肿瘤的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及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

    3 注射方法

    3.1 注射区域的选择

    原则上选择恶性肿瘤最可能的淋巴转移途径中的1~2部位进行皮下注射。例如:乳腺癌选择患侧的腋窝或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皮下注射;胃癌行左锁骨上单侧淋巴引流区皮下注射;直肠癌行左、右腹股沟区交替皮下注射。

    3.2 注射方法

    ①注射前为病人清洁腋窝及腹股沟区的皮肤。②病人可取坐位和平卧位,暴露锁骨上及腹股沟区,用2.5%碘酒,75%酒精严密消毒。③绷紧锁骨上及腹股沟区的皮肤,持针手法同皮下注射。以45°方向刺入注射区处皮下。④回抽无血后,注入部分药液,然后以注射点为中心,放射状变换针头1~2次,深度不变,每次注入2~4ml以使药液均匀分布于淋巴引流区。⑤药液推完后,退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球压迫进针片刻。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胰腺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定与肿瘤临床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人脑肿瘤猴病毒40的感染状况及来源研究
    48例膀胱肿瘤病人的整体护理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1例腹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卵巢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分析及临床意义
    气管镜针吸活检联合刷检在诊断纵隔 肺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超大剂量化学药物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致阴道大出血一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