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对排痰病人的对排痰病人的观察

加盖及时送检;进行痰培养检查时,清晨用多贝尔氏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咳出第一口痰于清洁容器中及时送检;进行24小时痰检查时,将痰留于带盖的痰杯或广口瓶内,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混入痰中,肺脓肿病人留痰时应采用无色透明的玻璃容器,以便于观察痰的性质及量。

  8、吸痰法

  危重、年老、昏迷、呼吸功能不全及麻醉后等病人,因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致使气道内痰液难以自行咯出,呕吐物及口腔分泌物也易误入气道,故可引起肺不张、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而死亡。因此,必须及时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吸痰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1)原理:接通电动吸引器的电源后,用吸引器的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贮液瓶及安全瓶内的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周而复始转动,使两瓶内产生负压将痰液吸出。

  (2)用物:电动吸引器1台,治疗盘内盛无菌有盖主盘2只(一只盛灭菌生理盐水,另一只盛12-14号吸痰管数根)、弯盘、纱布、消毒液浸泡无菌绀1把、床栏上系盛有消毒液的瓶,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

  (3)方法:接通电源,衔接吸痰器后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通畅。使病人面向操作者,头略后仰,昏迷病人可用开口器帮助张口,再将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管至咽部,当插入到适当位置后再接通电源,并使吸痰管左右旋转,缓慢上移,向上提出,将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尽。吸引过程中,应随时吸水冲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如痰液过深不易汲出,可借助吸痰管插入的机械刺激,使病人作有效咳嗽动作,待咳嗽停止后再吸。吸痰完毕冲洗痰管,最后将下班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的瓶中。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护士应洗手,最好应戴无菌手套,送管时,应中断负压,当达到一定深部时再进行负压吸引,并将吸痰管左右旋转,边吸,边上提。当听到痰声后稍停数秒钟,以便吸净该处痰液。在吸痰前后,应加大氧气流量或呼吸机吸入氧浓度1-2分钟,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防止缺氧。痰液粘稠时,可反复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5ml,在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进行气道冲洗,以刺激病人咳嗽及稀化痰液。待药物注入1-2分钟后,再给吸痰。一次吸痰吸引管在气道内停留时间不超过10-15秒,停止给氧时间不超过20秒。对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应在深呼吸5次后,生命体征恢复到原有水平时再进行第二次吸痰。

  (4)注意事项:

   ①监测吸引器及管道的性能。使用吸引器前须检查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电压是否相符,进气管与出气管的连接是否正确;贮液瓶的痰液应随时倾倒、清洗,以免痰液逆流至马达内损坏吸引器;吸引器用后应随时消毒各管道及贮液瓶,放置在干燥处,定期维修保养。

  ②熟练操作,严格无菌,防止交叉感染。吸痰运用应轻稳,吸引时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气管粘膜;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气管内吸痰按无菌操作进行,吸痰管须每次更换,不得重复使用,所有物品每日灭菌1次;自气管导管内吸痰的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套管口径的1/2。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肺切除术后患者有效排痰方法的探讨
    对排尿异常的观察
    严重烧伤患者的排痰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