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分血输注与护理 |
|
关键词: 成分输血 护理 安全
[摘要]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有针对性强,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等优点。这是输血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输注过程中,临床护士应掌握各种成分血的特点,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1.临床上常用成分血种类
1.1 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除血浆和抗凝保存液后的高浓缩红细胞,然后加入红细胞添加剂制备成的,红细胞压积可高达0.90。保存期随添加剂成分不同而异,一般为21-35天。悬浮红细 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循环超负荷,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病人。
1.2 洗涤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除去全血中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以上的血浆,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在洗涤过程中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血小板也随血浆被去除。主要适用于有输血过敏史、血身免疫性盆血及IgA缺乏等;对已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而又需要输血时,可输洗涤红细胞,以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
1.3 浓缩血小板
手工分离血小板,采集新鲜全血后立即分离制备而成,外观淡黄色无明显可见的红细胞,如同混浊的血浆,每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一单位,含量2.4×1010个血小板,容量25~30ml。机器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采集血小板,纯度高,外观半透明,橙黄色,所含血小板数≥2.5 ×1011个血小板,供1个病人1次输用。目前主要用机器单采血小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人。
1.4 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是血液采集后6-8小时内分离出来,在-20度以下快速冰冻而成,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保存期为1年;普通冰冻血浆是血液采集8小时以后分离出来,在-20度以下快速冰冻而成,保存期为5年,和新鲜冰冻血浆区别是V因子和VIII因子很少或缺乏。适用于抗休克、止血、解毒、免疫功能低下和肝病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等。
1.5 冷沉淀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4℃条件下融化后分离制备出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主要成分为Ⅷ因子、第XIII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管性血友因子等,在-30℃以下冰箱内贮存有效期1年。主要用于儿童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患者。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输成分血和输全血一样,也有发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病人担心害怕在所难免。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输血风险二者关系,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前病人各种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让病人放心。
2.2 严格的查对
在抽血做交叉配血及输注过程中,认真严格地查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床号、住院号、血型及输注成分的种类,确保输血安全。
2.3 输注过程中的护理
2.3.1 红细胞输注及护理
(1)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
(2)洗涤红细胞是开放性制备的,故应尽快输注。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24小时。
(3)用输血器输注,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
2.3.2 血小板输注的护理
(1)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
(2)摇匀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无云雾状为不合格,疗效差。如有细小的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临终病人的生理反应及护理措施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青霉素皮试反应的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