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磁共振 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核磁共振(MRI)检查前期对患者心理上的安抚来研究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自2005年6月~2006年5月,观察MRI检查患者168例。试验组98例,检查前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70例只做常规的医疗护理。并于MRI检查前、检查后进行心理反应测试。结果 检查前未实施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在经过心理护理后做MRI检查全过程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核磁共振检查前心理护理可有效调节患者在做检查中的应激反应水平。
[关键词] 核磁共振检查;心理应激;心理护理
MRI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中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由于设备检查环境的特殊性,检查者置身于一个密闭的狭小空间,检查时的射频噪声和检查时间长等因素,使受检者易产生焦虑、抑郁,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反应过于强烈时,甚至部分受检者不能够完成检查[1]。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使受检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完成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8例受试者均来自我院各科病人,采用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8例,男63例,女35例,年龄30~80岁,平均(48.23±12.31)岁;对照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35~76岁,平均(50.13±9.82)岁,试验组于检查前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只做常规医疗护理,未实施心理护理。
1.2 心理反应的测量指标
1.2.1 焦虑与抑郁评价 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价焦虑水平、抑郁水平。
1.2.2 测量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检查前做焦虑、抑郁程度的第一次测量。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继续核磁共振检查,再进行第二次焦虑、抑郁的测量。
1.3 心理护理措施
1.3.1 检查前 护士用轻柔而礼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稳定其情绪,争取顺利完成检查。说明:(1)检查的安全性。(2)介绍检查医生。(3)介绍核磁共振检查室的环境和设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检查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和体验。让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1.3.2 检查中 患者进入检查室,热情地迎接病人,轻声安慰、稳定情绪,用亲切的语言介绍规定及注意事项,随时守候在患者身旁,甚至可以握住患者的手,稳定其情绪。
2 结果
2.1 核磁共振检查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反应测试结果 MRI检查前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组患者检查前心理应激水平相似,即两组患者承受的压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MRI检查前两组患者心理测试结果 (略)
2.2 MRI检查中两组患者心理测试结果 经过检查前实施的心理护理、检查中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表2 MRI检查中两组患者心理测试结果 (略) 注:△P<0.01,*P<0.05
3 讨论
3.1 患者MRI检查心理变化与不良后果 患者在做MRI检查前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在检查中产生焦虑、抑郁甚至恐惧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有可能不配合检查,影响MRI检查结果,不能为疾病诊断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资料,从而导致误诊、漏诊。
&nbs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