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浅谈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关键词:门诊 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西方整体护理模式的引入,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成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变革,这变革在我国护理学界开始蓬勃兴起。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新时代,社会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逐渐增大。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扩大,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患者来医院就诊,都是抱着驱除病痛、恢复健康的愿望而来的,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同情其疾苦。这就要求门诊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1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展现了医院服务质量与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以及经济效益。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门诊也是医患矛盾的多发点。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门诊护士不但要掌握高超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发挥到门诊护理工作中,把握好患者的心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门诊同时也是患者集中就诊的场所,患者因疾病因素、个人素质、经济状况、个体心理特征不同,存在明显差异。门诊护士应根据其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需要,给患者以理解、尊重、同情关心。做好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提高门诊医护质量的最好体现。门诊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就必须学习现代心理治疗技术。除了做好说服解释和安慰患者以外,还应辅以支持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1]。

    门诊患者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名称职的门诊护士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还要具备敏锐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协调医患关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诊环境。

    尽管医院设有鲜明就诊指示标牌,但一般病患者初来到医院,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感到困惑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适时引导。来院就诊者希望对自己所患病痛得到合理解释。需要更多了解所患病症的前因后果,治法的确切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门诊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格外突出,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抑郁不安、容易激惹,有些甚至兼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症状。患者因病常处在情绪易激惹状态,常因小事与人争执。因此,护士在施治过程中,讲究语言的技巧应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释或指令等,并使用暗示性语言,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治疗发挥最好的效用。还要主动协调,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如播放轻松愉快,有益于平和心境的音乐,或开设医疗知识讲座等。

    除了就诊时的焦虑心理,患者还往往表现出较常见的抗拒与依赖的用药心理。对抗拒用药心理,必须具体分析,弄清患者抗拒用药的原因,是不喜欢药的气味,还是药物的不良刺激,或者是药的疗效不佳。清楚地了解原因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消除抗拒用药心理,阐明“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药疗方针和效果。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由于受到“病弱需进补”理论的影响,病患常常要求医生开些含有人参等补气血成分的药,对患者中最多见的这种盲目求补的依赖用药心理,医护人员要指出其危害性,必要时可做适宜的行为阻断。

    大多数的患者刚进入患者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希望得到医生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期确诊断,了解到最佳治疗方案[2]。并有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的心理。因而就诊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热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问诊详细。查体时神态严肃稳定,不可漫不经心闲谈和说些与病情无关的事情。需要做辅助检查时,要讲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并指明去向,消除患者恐惧和疑虑。如果需要检查的是未婚女性患者,在查体时,多有羞怯心理,女性护理人员应在旁陪伴,做好必要的遮挡,使患者有安全感。检查结果出来后,对患者做恰如其分的解释,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浅谈三查七对以外的差错防范
    浅谈社区妇女更年期保健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浅谈孕妇用药与优生
    浅谈优生的培养
    浅谈百日咳痉咳期的治疗体会
    浅谈手术室敷料包集中消毒供应室管理的
    浅谈 星级 病房管理
    浅谈大黄古今炮制方法
    浅谈中医护理与老年养生保健
    浅谈糖尿病并发症之浊毒伤络
    浅谈中医学多媒体教学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