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会有所改变,以前喜欢热闹的人,术后沉默寡言,受不了亲戚朋友们那种怜悯而怪异的眼光,不想出去散步,不想见任何人。 2.3.2 无助感 截肢后往往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拒绝治疗和护理,破坏物品甚至想自杀。内心感到无助,这种无助来自于个人、家庭和社会。
3 护理
截肢患者术后躯体不同程度的残疾和缺陷,不但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还将承受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护理内容如下。
3.1 自我概念的改变
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及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身体自我、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自尊四个方面。大部分患者因躯体缺陷而导致自我概念降低。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热情与患者交流,帮助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虽然失去了肢体但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患者方面,他们对自己的身体需要重新认识,对别人的反应也要重新评价,而且必须适应与接受这些改变,以符合其形像,才能重新适应自我概念。
3.2 不确定感
截肢术后患者的不确定感可影响机体康复和今后生活,降低应对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康复和术后生活质量。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默契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作好术前准备,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做好截肢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他们讲明病情的危重、手术的必要性,只有截肢手术才能确保生命安全的道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和合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使患者能明确疾病的发展,熟悉治疗进程,经历与预期一致的体验,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
3.3 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
护士除提供医疗帮助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和信息支持外,增强患者准确评价自身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患者交谈,帮助他们摆脱害怕社交和自卑、孤独等困境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其倾泻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提高截肢患者的社会适应力。
综上所述,护士不仅要注意观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还应该为截肢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更有效的护理,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 750001 宁夏银川,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编辑:夏 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