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完全进入皮下后,左手松开返折,一旦针头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 5 固定输液贴的技巧
输液贴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先粘胶布中间,然后两手拉紧两端贴至两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与皮肤及针柄粘贴紧密,不会松动。固定针头软管时,将软管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绕圈,使胶布横跨软管两段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皮肤。三条胶布平行,与针梗垂直,这样既美观又牢固。一些穿刺部位稍隆起,针尖轻微上翘者,固定软管时可将软管斜压于针尖部位再固定,这样可使针尖平稳地置于血管内,不用在针柄下垫无菌棉签。
6 更换液体的技巧
液体瓶内因加入其他药物,其内压力与外界气压不等,多大于外界气压,另一些无需加入其他药物的液体瓶,如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其内压力也多大于当地的大气压。因此更换液体时,应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停顿片刻,待瓶内空气排出,瓶内压力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更换软瓶包装的液体时,如乳酸林格液等,先同上法将液体瓶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然后轻挤瓶身,将瓶内空气挤出30~40ml,使瓶体稍扁,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这样可以避免瓶内压力大时液体由排气管流出。
7 拔针的技巧
7.1 拔针的时间 最佳拔针时间应在输液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
7.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感。清除胶布时,固定针柄,防止针头移动,只留下遮盖针眼的、带吸收垫的一条胶布。调节器尽量置于输液管末端关闭,防止血液回入输液管及拔针过程中药液渗入皮下。拔针时手捏针柄下方的软管处,利用软管柔软的特性,使针柄自然地顺血管方向快速拔出。这样可避免手捏针柄拔针时人为的方向掌握不当而致针尖划伤血管壁。针头要离开皮肤时,迅速用拇指指腹沿血管方向按压针眼。因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的不同,针尖刺入血管的位置比肉眼所见刺入皮肤的位置高出0.2~1.5cm,而拇指指腹面积狭长,可使这两个针眼都得到有效按压,达到止血的目的。按压时力度要适当,过重会增加疼痛,过轻则不能有效止血。按压时切忌边按边揉。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按压时间不少于2~5min,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不少于15min。拔针后嘱患者30min内穿刺肢勿用力或负重。
以上几条仅供各位同行参考,操作过程中还须具体分析,酌情选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使护理工作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明颖.逆行静脉穿刺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现代护理报,2002-08-24
2 樊小平.手背静脉穿刺——握指法.南方护理杂志,1997,4(2):48.
3 吴军玲.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37.
作者单位: 674600 云南维西,维西县人民医院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