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关于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及其应用研究

关键词: 静脉穿刺

    【摘要】  本文报告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患者的痛感反应做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比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的痛感反应明显降低。笔者从力学角度对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的不同痛感反应做了严谨的分析,认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进而可以取代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关键词】  静脉穿刺;传统拔针法;疼痛;改良拔针法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按教科书上的方法应是“用干棉球轻压针刺处拔针”[1],但在实际操作中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2]。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进一步提高护理操作质量,近年来,我们根据力学原理,试验改进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可以明显减轻这种操作的疼痛反应。近期,我们就此做了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4年7~10月在我科输液治疗的患者,用针式分规按心理学家·威斯—自人体触觉二点阈值[3]。筛选患者:手背皮肤感觉阈值为(11±2)mm患者纳入试验范围,而有意识障碍、无语言表达能力者予以排除。

    1.2  分组及处理  本试验分为两组,一组以“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实施静脉穿刺后拔针操作,称为“常规组”;另一组以“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实施静脉穿刺后拔针操作,称为“改良组”。每天由操作者以随机数字表[4]确定对各位受试患者的拔针方法并予以记录。样本量:两个组累计患者评价各100人次。

    1.3  拔针方法的实施与结果记录

    1.3.1  拔针方法的实施  指定各护士负责试验操作。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略)。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用左手示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

    1.3.2  结果记录  待操作者离开后,由另外指定的记录者征询,记录患者对刚才拔针操作的疼痛评价。

    1.4  质量控制  为了减少其他人为的或客观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我们注意了以下问题。

    1.4.1  操作方法的均衡  试验开始前,对两位执行拔针操作的护士进行拔针方法的培训,以求拔针方法的统一。

    1.4.2  双盲法  每次操作者采用何种拔针方法对患者及结果记录护士均保密。同时,患者的评价、评价的记录、评价的结果对操作者实行保密。

    1.4.3  穿刺部位的选择  手背浅静脉网。

    1.4.4  使用液体的统一  液体的成分不同,对血管的刺激也就不同,试验结果随之也就失去了真实性。本试验所输液体均为5%的氯化钠溶液。

    1.4.5  使用输液器及针头的统一  针头质量及粗细的不同均可致疼痛感的差异。所以本试验统一使用山东威高集团运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输液器且针头型号均为6号头皮针。

    1.4.6  输液的通畅  外溢液体因对局部组织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故有液体外溢者不参与当日的疼痛评价。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对拔针的疼痛反应。评价指标:我们采用国际常用的疼痛评分法“马克盖尔法”[5]作为本试验的疼痛程度。评价标准,该法把疼痛分为6个等级:不痛、有疼痛感、轻微疼痛、疼痛、疼痛轻剧、剧痛。我们让患者以自己的疼痛经验分别按以上6个等级做出拔针后的疼痛评价。

&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DNA测序证实的Wilson's病ATP7B基因第
    关于剖宫产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的临床
    关于排便控制反射的研究
    关于Notch1和Hes1 Hes5在星形细胞瘤中
    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应付方
    一种新的人细胞色素P450 2A6 cDNA克隆
    关于Notch1和Hes1 Hes5在星形细胞瘤中
    一种提高RAPD技术扩增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种改进的cDNA文库固相构建法
    一种新型重组抗体导向溶栓剂的体外溶栓
    关于中医治病之特点的探析
    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关于代谢组学的研
    关于脉冲射频治疗为什么能够治疗顽固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