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例破伤风抗毒素 过敏 护理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1]。现将我门诊1例注射TAT后引起迟发过敏反应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3岁,学生,2005年6月4日晨因外伤来我院急诊,给予清创缝合后,做TAT皮试,无TAT及其他药物过敏史,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为弱阳性(皮丘大小为1cm,色红 无伪足和痒感,全身无不适)。用生理盐水5ml稀释后分2次肌肉注射,注射完毕观察30min无不适后于9∶50am离院。10∶05am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来院急诊。查体:神志清,口无发绀,BP 122/66mmHg,P 56次/min,R 52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立即让其平卧、给予吸氧,按医嘱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5%GS 250ml+VitC 3g+VitB6 0.1g+地塞米松10mg,10∶10am患者呕吐胃内容物,1次量约500ml,10∶20am颜面、颈部、口唇周围出现红色丘疹、瘙痒,10∶30am全身出现红色丘疹、剧痒、胸闷、再次呕吐,查体:神志清,BP 80/50mmHg,按医嘱再次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后急转上级医院救治。
2 护理体会
TAT常用于外伤患者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因它是一种特异性抗体,注射后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暂无其他药物可以替代,即使皮试结果阳性,仍需考虑使用,但要采取脱敏注射,注射过程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TAT皮试液配制的环节控制
我们在配制皮试液时,要视TAT的规格而定,如果规格是1500u/(0.6ml·支),在配制时,要先加0.4ml生理盐水,使其成1500u/(1ml·支),再用1ml注射器吸取TAT药液(1500u/ml)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含150u)。注意稀释过程充分揺匀,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浓度不匀,而影响皮试结果的判断。临床上常见的2种情况:(1)配制时先抽取TAT,再加入生理盐水,没有充分揺匀即给患者皮试,导致注入的皮试液可能是生理盐水或低浓度的TAT,造成假阴性结果,导致严重后果。(2)配制时先抽取生理盐水,再加入TAT没有充分摇匀即给患者皮试,导致注入的皮试液可能是高浓度的TAT,造成假阳性结果,导致进性脱敏注射,增加患者痛苦。
2.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pagebreak@
尽可能排除外在因素(如皮试剂量、浓度、针头大小、有无注入空气及注射部位有无对消毒剂过敏等)的影响,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2.3 注意既往有无过敏史
凡患者及其直系家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患者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须特别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有条件者可选用高效安全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代替[2]。
2.4 详细记录
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2.5 建议扩大脱敏注射的范围
凡是皮试结果为弱阳性的,要按常规脱敏程序脱敏。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注射后最少要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让患者离开。
2.6 加强健康教育
护士在给患者进性皮试的过程中 及时向患者宣传有关TAT的药物知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及血清病等,嘱患者回家后身体如有不适,应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防止迟发过敏反应的发生,以免延误抢救,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32.
2 延芹.破伤风致过敏反应2例.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 4(3):38-39.
作者单位: 510275 广东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校区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