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输液套管针置入股静脉的临床应用体会

关键词: 输液套管针 股静脉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决临床静脉穿刺困难,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法  将12~14F长15cm套管针置入股静脉留置,对89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结果  观察各种患者穿刺成功率达90%以上,双人配合穿刺时间不超过5min。由于塑料针管的弹性,长期输液的通畅度,肝素帽的抗凝作用,极大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结论  输液套管针置入股静脉的临床应用,可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替代静脉切开术,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关键词】  输液套管针;置入股静脉;应用
 
  输液套管针浅静脉输液具有操作简单、血管损伤小、便于留置、活动方便、痛苦小等优点,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对于病情危重、穿刺困难、输液量大、维持时间长的患者,我院自2003年8月~2005年2月采用输液套管针股静脉留置方法,对89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患者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男67例,女2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2岁。包括急诊脑外伤41例,ICU病房收治的各类复合外伤15例,创伤性休克9例及长期浅静脉输液失败者24例。

  1.2  股静脉的留置方法  所有患者均首选右侧进行置管,失败后再选左侧置管。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cm处(卵圆窝内)为穿刺点,扪及股动脉搏动,逐层局麻至动脉鞘,用12F、14F长15cm的双芯套管针接注射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食指、拇指持注射器,并紧贴大鱼际肌,针尖斜面朝上,进针角度视胖瘦不同呈30°~45°角,针尖正对股动脉搏动点内侧进针5~7cm,进入股血管鞘时有一突破感,然后边退针边抽吸,抽到通畅的静脉血后,抽出针芯送入外套管,置入后再次证实通畅,接肝素帽封闭待用。穿刺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固定。输液时,将输液针穿入消毒后的肝素帽的橡皮封口即可。

  2  结果

  2.1  输液治疗效果  制定标准:(1)局部情况:穿刺点皮肤发红,肿胀并有分泌物或局部疼痛严重,需行处理。(2)渗压耐受性:输注普通液体10%~15%葡萄糖液时,有血管疼痛为耐受力差;输注甘露醇液或推注50%葡萄糖液时无不适感为耐受力良好。(3)液体畅通度:敞开输液开关,滴速小于30滴/min为差,大于此值为良好。(4)导管性全身感染:置管后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伴有穿刺局部炎症,且拔管后症状迅速控制。(5)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炎症、下肢水肿明显,并出现血管行程的疼痛或压痛。
 
  2.2  使用结果  89例患者穿刺情况,见表1、表2。表1  各种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例(略)  注:*浅静脉输液超过10天,并经单路浅静脉持续输液仍不能完成每日输液量 表2  股静脉置针输液情况监测  例(略)
@pagebreak@
  3  讨论

  近年来有不少静脉内置针输液方法的报道[1],但多为浅静脉内留置较短的套管针,这种方法在抢救休克等循环衰竭和浅静脉炎症的患者时,仍存在着穿刺困难问题。也有人报道了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进行输液[2],但该方法作为常规操作仍存在着风险。我们选择管径粗大的股静脉为穿刺静脉,在股三角的底部(卵圆窝)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分别是由外及内的平行关系,后二者有股血管鞘包裹,二者间尚有12F长15cm长套管针置入股静脉,避免了针管脱出。本组病例的穿刺成功率均在90%以上,而两人配合完成穿刺时间不超过5min,更充分体现了该方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价值。严重的脑创伤、休克患者躁动不安,治疗不合作;长期反复多次输液治疗也常致周身浅静脉炎、静脉硬化而使穿刺失败、液路不畅。采用股静脉置管输液避免了上述弊端。本组各类患者接受该方法输液后均实现了合作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利用塑料针管的柔性保护血管壁,以长期置入保证不脱出,并采用肝素帽封管,良好的抗凝作用使患者避免受多次穿刺痛苦,良好的保护也扩大了患者的活动空间,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深静脉管径较粗、血流量大,对渗压有良好的耐受性,本组89例患者在治疗中均多次给予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或长期深静脉综合营养治疗。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产程中持续内监护下行羊膜腔输液及羊水
    输液后败血症21例
    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的管理
    气管套管内结痰痂的原因及预防       
    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消毒效果
    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谈门诊输液室加强环节管理体会
    探析中药制剂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医院输液剂制备中细菌内毒素污染及其控
    双套管保护性毛刷与下呼吸道细菌检测
    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