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不可愈”,说明精神情志的调节在人类防病治病中起了很大作用,也为情志护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异常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等,患者担心同事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会躲避自己,担心会传染家人,担心病情恶化,担心患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婚姻等,故而常常痛苦绝望,特别在意他人的语言举止,感情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护理上要注意对患者热情真诚,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开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情志护理,会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异常状况,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2 宋建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及治疗对策.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3):266-268.
3 朱俊奎,林瑶光,韦良宏.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4):637-638.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