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情志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心理状况
【摘要】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探讨情志护理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情志护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按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常模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采用情志护理后,患者的上述因子分得到明显改善,但抑郁因子分仍高于常模组(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存在明显的异常,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身心康复。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志护理;心理健康;SCL-90
慢性乙型肝炎有传染性,目前临床尚缺乏根治的方法,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对于疾病的过度担心及来自社会的压力致使许多慢性乙肝患者出现了心理问题,我们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4月~2006年2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均符合2002年西安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排除有精神病及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男7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1±11.2)岁,平均病程(5.16±1.70)年。
1.2 方法
1.2.1 心理测评方法 症状自评量表采用SCL-90[1],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自评。量表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标准。
1.2.2 情志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由专职护士每天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一次,时间半小时。具体内容包括:(1)倾听患者的倾诉。首先做到对患者热情友善,使患者感到亲切,可以放心地倾诉自己的病痛苦闷。通过这种方法既了解患者的病情,又可掌握患者心理异常所在。(2)讲解有关乙肝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告诉患者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被传染,解除患者在日常交际上的顾虑。(3)开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4)讲解日常生活起居和饮食的注意事项,教授一些养生及自我调护的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见表1。表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注:与常模组相比,★P<0.01由表1可见,与常模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
2.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后SCL-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规比较 结果见表2。表2 护理后SCL-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注:与常模组比较,★P<0.01由表2可见,情志护理后,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得到明显改善,但抑郁因子分仍高于国内常模组(P<0.01)。
3 讨论
本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的心理状况异常。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一般健康人群。通过情志护理后,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
宋建新[2]的研究提示,乙肝患者存在情绪障碍,抗抑郁和心理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朱俊奎[3]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病情的预后。心理障碍者的病情好转率明显低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肝癌肝硬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提示心理健康状况在慢乙肝患者的疾病转归中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情志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中医讲究情志护理的渊源已久,《内经》中就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精神不进,志意不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