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达到尽可能早的恢复自理生活的目的。残肢功能锻炼在于改善截肢患者全身状态,促进残肢定型,增强肌力,提高关节活动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存留肢及假肢的功能[1]。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尽早床上坐起或下床进行残肢主动运动,上肢残肢1~2天可以锻炼,下肢2~3天以后练习坐起。病人情况良好,术后1周开始扶拐走路,防止不习惯扶拐失去重心而跌倒。 2.3.6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注意护理残肢和进行功能锻炼,每天清洁残肢,观察残端皮肤有无压痛、发红或其他皮肤受到刺激或撕裂现象[2],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选择合适的假肢,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鼓励患者适当参加社会娱乐活动,以消除心理障碍,保持心情舒畅。发现残肢疼痛、皮肤溃疡及时就诊。
3 结果
86例中,完全康复84例,心理健康,生活能自理,占97.7%。2例心理存有障碍,发生轻微的精神抑郁,后经治疗而愈。
4 讨论
截肢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意外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的形态。当躯体活动突然障碍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3]、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失衡反应。主要表现:(1)焦虑恐惧;(2)疑虑抗拒;(3)悲观失望;(4)适应能力下降;(5)患肢疼痛;(6)依赖性和被动性;(7)轻生念头。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尤其对截肢毫无思想准备的急诊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因为患者突然丧失肢体,内心倍感痛苦失落,不肯接受现实,仍幻想患肢的存在及疼痛,引起失眠。做好截肢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消除不良心态、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伤残程度、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瑾,李茵,方珂.下肢截肢病人的术后护理.中原医刊,2004,31(2):55.
2 李小娥,覃丽玲.截肢手术的护理体会.右江医学,2003,31(3):310.
3 滕亚琴.截肢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53-54.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