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截肢 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截肢患者的护理经验的总结,探讨截肢患者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对86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术前、术后的康复指导等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功能锻炼及时有效,明显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结论 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亦是消除悲观心态,减少各种并发症,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的源动力。
[关键词] 截肢;护理干预
我院通过对86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术前、术后的康复指导等全面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截肢患者86例,男71例,女15例,年龄3~76岁。截肢的原因分类,其中创伤56例,糖尿病足22例,严重感染坏死7例,肿瘤1例。截肢部位:前臂20例,上臂5例,小腿29例,大腿32例。
1.2 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控制血糖。对肿瘤或感染者,手术前后适当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对创伤患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止血、输血及纠正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以抢救生命,积极控制疾病发展,在改善机体状况的基础上,再考虑是否截肢。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解除患者对截肢的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以取得配合,以免延误治疗。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反应给予有效的指导。对青少年患者,帮助其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给他们讲残疾人的事迹,使他们认识到患者失去了肢体,但还可以发挥其他肢体的最大功能,并且对下肢截肢的病人可有机会安装假肢,同样可以生活,为人类作贡献,以增强自我存在价值。对中老年患者给予同情和关心,对精神给予支持,鼓励中老年人安装假肢,多给一份关心和体贴,满足其需要,增强其生活的信心。
2.2 术前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为抢救、治疗和手术提供可靠资料;立即控制伤肢出血,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床头备专用止血带,以备大出血时立即止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进行输氧、输血、抗休克治疗,为尽快手术赢得时间。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切口出血情况,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和疼痛,保持关节功能位,术后2~3天观察切口有无感染,注意切口周围皮肤颜色及伤肢血液循环情况,预防并发症;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2.3.2 疼痛护理 残肢痛原因很多:(1)神经断端形成神经瘤在软组织内与周围组织粘连时刺激引起明显疼痛。(2)残端因血管屈曲、分布减少、皮温变化、循环障碍引起疼痛。(3)残端肌肉异常收缩与痉挛致疼痛。(4)中枢性疼痛。幻肢是指截肢手术后发生已截除肢体尚存在的幻觉。幻肢痛是发生在该幻肢部位的疼痛。幻肢痛包括运动、知觉、视觉、触觉在内的一种心理学、生理学现象。一般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减轻疼痛:①音乐疗法。根据病人选择其喜爱的音乐,30min/次,每天5、6次。②放松疗法。骨骼肌顺序放松,减少肌肉异常收缩,减轻疼痛。③术后局部伤口疼痛减轻后用手掌轻轻拍打残端3~5min/次,每天3~6次,使残端传送新的末梢部神经冲动以减轻疼痛,同时减轻感觉过敏。④温水浴。当切口拆线、完全愈合后使用温水浴,改善患肢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3.3 饮食护理 糖尿病人做好饮食健康教育,予以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其他病人结合健康状况,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饮食,并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防便秘。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满足其要求,以增进食欲,保证能量的供给,促进康复。
2.3.4 预防并发症 避免残端水肿或萎缩的发生,术后抬高患肢残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注意2天后肢体放平。残端妥善包扎。所有骨凸处均用软棉垫衬护。残端给予经常均匀的压迫和按摩,并逐渐增加残肢的负重,强化残肢面的韧性和肌肉力量,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
2.3.5 功能锻炼 截肢术后患者离床后往往有失衡感,同时有心理失落感,因此,应协助患者进行健全肢体的功能锻炼,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