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情志护理
现代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而健康则不单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正常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医护理是以整体观念为原则,实行辨证施护,其情志护理相当于现代护理中的心理护理。笔者认为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不仅应具有系统的护理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即情志护理。
1.情志的概念
所谓情,即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分属五脏,称为五志;合之为情志。
2.情志护理的意义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关系,活动喜悦适度,可使气机条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如果七情太过,失去制约(突然或长期持续性刺激超出人的耐受限度)即成为致病因素,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不同的情志变化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疾病。但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七情伤及一脏则病气累及他脏。由于情志的异常波动,而导致机体发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加重或急剧恶化。如有高血压病史者,往往因过度恼怒而肝阳上亢,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厥,或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证实,情志活动与直接控制人体生命活动和物质代谢的大脑边缘系统有密切的关系。高兴、欢欣、愉快等积极的情绪能提高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提高脑力、体力、机体的耐受力,使各个器官功能协调一致,增强人的抗病能力。
3.情志护理的要点
情志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病人角色各种各样,心理状态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施护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我们认为应以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开导式、情胜式、静式、转移式等方法对其实施情志护理。护士应首先从病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心理评估在临床护理、观察与交谈中注意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如癫狂的病人,其病因大多数与精神刺激有关,所以精神安慰对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应主动接近病人,态度和蔼、亲切、诚恳,得到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真实思想,针对主要问题开导病人。护士不应随着病人的情志改变而改变,应镇定自若,不慌不忙,耐心询问,辨证施护,善于谅解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予以开导,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排除一切对疾病不利的思想因素,保持愉快的情绪,尽快恢复健康。
(王淑香高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