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对那些在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身心的变化,与对疾病的认识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因素导致人为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8 管理因素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组织的管理,这不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是对患者安全最大的威胁。
2 加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2.1 建立统一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要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定期检查,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处理。认真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每月重点抽查,每季护理部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全院,对在检查中发现护士违规、违纪等现象,应该视其情节轻重做出相应的处罚。
2.2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理安全。安全教育不是一般性的讲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2.3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及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等,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4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大专或本科的再教育学习,可选送有培训前途的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2.5 加强监督检查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要特别注重抓好关键点,即那些有可能影响全面工作或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认识、处理这些关键性问题,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这些关键问题处理好了对护理质量的控制与评价非常重要,也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2.6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临床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护士们在医疗活动工作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就超负荷的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2]。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中班、夜班,由1人改为2~3人,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医院还应为家住较远的护士提供午休房,为护士提供免费午餐、增加夜班补助等,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使护士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的重要作用,使她们更加积极地努力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事业的发展的技术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为关怀的和谐社会环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
2 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6.
(编辑:朱兆耘)
作者单位: 6210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