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护理 不安全因素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结果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护理专业技术操作的训练,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认真履行护士的职责。结论 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措施的落实,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 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诊疗过程中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是现代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护理管理的影响
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物质消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1.1 质量监控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对确定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可能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护理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措施不力,对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以及护理人员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诸多因素,都将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1.2 技术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护士护理缺乏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从而发生事故。
1.3 人为因素 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等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目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都有较大的提高,如果不能及时地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合理增加人员数量。
1.4 工作责任心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倦,产生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有的甚至希望脱离护理岗位。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不好,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因素。
1.5 医源性因素 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这些因素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6 用药与设备设施因素 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正确、设备设施使用不当等均可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特别是大量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以及大量使用辅助检查设备。
1.7 患者行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