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假日请假制度。没有锁着的大门和铁窗,患者没有厌恶和反感及压抑感。患者能自由支配经济和购物,不限定所带物品。一旦离开病区,必须与当班护士请假。 3.2 有完善的护理和管理制度及固定的作息时间和活动日程
每个床旁桌上均放有入院须知及住院制度,养成患者有规律的生活,促使患者改变松散的不良生活习惯,并辅以各种训练。调查表明:98%的患者和家属愿意住开放式病区。
3.2.1 生活技能训练
在护理人员的指导督促下,按时起床、更换衣服、整理床铺、洗漱、洗衣服、炊事治疗等,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并肯定患者正常精神活动,避免患者沉溺于病态的体验,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感觉比家庭更温暖,从而消除精神上的苦恼。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和生活懒散者给予示范和并在指导下完成,训练患者逐步掌握适应其生活环境的行为技能。根据不同病情有目的地进行活动,鼓励患者参加各项工娱疗活动、体育锻炼等,做力所能及的、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愿参加的由护士陪同一起参与活动,以提高其兴趣。对兴奋的患者,可安排一些简单的劳动,以稳定情绪。对抑郁状态患者,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信心。对恢复期患者组织他们参加适宜的劳动,如外出拔草、编织、缝纫等,这样既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也有助于康复。
3.2.2 社交基本训练
组织患者与护士一起参加每月一次的读书会、每天一次的读报,每天唱一首歌,每月教会唱一首新歌、演讲等,由患者轮流主持。重视健康教育并同时让患者互相交流对疾病的认识和介绍自我护理的经验,请出院康复的患者介绍预防复发的体会,即如何通过努力矫正不良认知及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运用这种方法,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调动患者向疾病作斗争的主动性。每月组织一次比赛项目,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兴趣,召开每月一次的工休座谈会,鼓励患者参与病区的组织管理,对病房管理、饮食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可以得到适当的满足和被尊重感,体现了他们的价值所在,使患者精神愉快,生活有规律,且对生活产生兴趣,并且更加充实。
3.2.3 社会角色功能训练
在护士或家属的带领下外出进行社会角色行为的适应,组织患者自己采购、游玩、爬山、春游、秋游,以了解社会,更贴近社会。寄信、打电话、与朋友及家人交流,使患者接触社会人群,参与群体活动,扩大接触交际面,以提高对生活的情趣,抵消患者的敌意和攻击性,解脱其被压抑的合理欲望和驱动力。
3.2.4 应对技能训练
帮助住院患者学会处理、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和对生活事件的行为技能训练,以减少负性心理,保证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的患者,因人施护,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如每天组织患者做放松训练等,以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
4 讨论
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4,5],使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的时间更多,能准确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使患者普遍安心养病,遵守医院修养规则,整个病区安静有序。消除了患者对陌生环境的顾虑和悲观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了精神症状,促进了患者与社会的接触和情感交流,减少了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减退,有利于精神康复和有助于家庭社会功能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和技术的满意。封闭式病区以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不能解决患者社会功能减退或内源性问题。由此可见,开放式病区的护理和管理明显优于封闭式病区的护理和管理。出院后随访康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主动服药状况均高于封闭式病区。开放式病区的患者主动服药占89.1%,封闭式病区的患者主动服药占50.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参考文献】
1 吕路线.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2 陈静敏.社区卫生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8.
3 刘同训,路英智,何及.精神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
4 高树琴.变封闭式护理为开放式护理的工作思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1):48-49.
5 江健,李盛,倪春和,等.急性精神病患者开放式护理效果初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