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疾病,近年来,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普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1]。而全面有效的控制DM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2]。DM患者的教育在DM的管理和控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病人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健康医疗决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真正实现病人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可是在目前的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深入,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欠佳[3]。因此,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 DM的教育模式 

    教育程序和护理程序一样也是有五个步骤组成,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但侧重点不一样。护理程序是以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来制定计划,实施护理,最后评价病人的状况;而教育程序主要以评估病人的学习需要来制定计划,实施对病人的宣教,最后以病人的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来评估教育效果。教育程序中更强调病人参与的重要性。协同教育模式[4]就能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教学互动,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宣教。协同教育模式分如下五个步骤:

    1.1 评估并确定病人和家属的教育需求 

     在病人的健康教育中,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交谈,参阅病人的医疗档案,除了评估病人的一般资料、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等各方面内容外,还建议让病人自评心理状况和自护能力以及对DM的了解程度,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

    1.2 共同建立教育目标

    根据病人的评估资料,应与病人及家属充分讨论后,共同制订教育目标,通常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两类。近期目标为帮助DM病人了解DM一般知识,营养学常识,检查和治疗目的及护理要点等;远期目的为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同病人一同制订饮食运动计划,减轻或避免各种并发症,提高DM病人生活质量等。

    1.3 选择教育方法

     根据病人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我们应因人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可分为视觉为主的方法,听觉为主的方法,和触觉为主的方法[5],综合多种感官刺激来加深印象。对认知情感领域的学习内容,如DM定义,临床表现、饮食知识、运动疗法、并发症的纺织、足部护理知识进行讲解、讨论,辅以实物模型、图片、手册和幻灯片等教学工具。对精神运动领域的学习内容,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尿糖测定,采取示范、实物模型和图片为主的方法。

    1.4 协同执行教育计划

     在确认病人及其家属对学习有充分准备,并在生理上无障碍,心肺功能稳定,心理无焦虑状态下采取适当形式实施计划。国外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可分为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多为三种并用[6]。集体教育属于开放式教育,多采用演讲会、沙龙、俱乐部、电影会、试餐会等方式,进行宣教、解答,亦可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小组的形式自由,可为一个病房病员间交流,小组的优点是允许患者讨论、提问,组员之间可互教互学,还可亲自实践注射胰岛素、练习测血糖等;单人教育可作为前两者的补充,一方面对有一定文化程度或有一定DM知识的病人,结合各种技术指导对患者进行更深的教育,另一方面对伴有活动能力丧失,文化程度低,语言障碍或个人隐私情况较多者,要反复耐心教育,用病人听得动的语言来讲解,例如用圆圈来解释细胞,用钥匙和锁来解释胰岛素对细胞利用糖的作用,用等边三角形来解释饮食、运动、药物三者平衡在控制血糖中的作用。在按计划实施教育外,大量的教育工作需随时进行,非正式教育融合在各项护理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如何培养数学优生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如何合理选择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慢性应激对糖尿病倾向鼠几种组织抗氧化
    抑郁情绪及负性态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内皮素缩血管作用的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p21CIP1蛋
    2型糖尿病患者中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
    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C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
    维生素E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