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大量快速静脉输液休克复苏,营养支持。上述患者仅存少部分正常皮肤,难以建立良好的可供利用的静脉通道。同一部位的外周静脉反复穿刺使静脉损伤,周围组织水肿。外周静脉切开又有不可再利用的弊端。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可重复穿刺置管,输液速度快,便于输注血液制品、脂肪乳剂等颗粒较大的液体,同时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本组患者多数(87.50%)腹股沟部未烧伤,股静脉置管相对远离烧伤创面,感染几率相对较低,成为中心静脉导管的首选入路。2例烧伤面积>95%TBSA患者,躯干四肢均无正常皮肤,在严格消毒基础上,选择创面干燥的锁骨下静脉置管,探索了特大面积烧伤建立静脉通道的新途径。烧伤创面感染,极易导致静脉导管的感染甚至发生导管败血症,因此,置管前后严格无菌操作至关重要。
3.2 置管前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聚集大量致病菌,极易污染静脉导管造成感染。外周静脉切开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55%,且有导致导管败血症发生的报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性更大,一旦发生便可危及生命 [4] 。本病房在开展此技术伊始,就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从备皮消毒,到无菌巾单,手术衣帽,从穿刺操作,到置管的保护,观察和更换敷料,都依据无菌技术原则进行了明确规范,并严格遵守,定期培训。
3.3 严格控制导管保留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一般可保留7 天时间,也有报道保留2周、1个月或更长时间 [5] 。本组早期4例保留导管8~9天,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50%,且有1例伴寒战高热,此后缩短保留时间,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下降,因此严格规定导管保留时间最 多5天,同时密切检测患者神志反应,生命体征,局部变化,发现异常随时拔管。基本杜绝了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全部24例患者无一例导管败血症发生。
3.4 密切监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 本组每例患者在拔管时均常规检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方法是消毒导管及周围皮肤,负压抽吸导管同时拔除,无菌条件下剪掉导管尖端送检细菌培养。3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者均因保留时间偏长,且细菌培养结果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相同。表1数据表明缩短保留导管时间可有效降低导管感染率。
4 小结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是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一个有效静脉通道,通过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缩短保留时间,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罗晓峰.中心静脉插管术的临床应用:附616例报告.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2,3(5):399-400.
2 兰美娟,沈富女.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40.
3 徐佳美,应波,张红梅.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22.
4 方力争,陈丽英.735例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02,2:14(2):5-6.
5 夏荣,李从贵,丁佩玉,等.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与预防.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43-44.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