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昏迷病人的监护及护理

痰中应观察SO 2 %,如偏低时应停止吸痰,再加大给氧流量,使SO 2 %达正常(98%~100%),再将氧流量调至需要量,刚刚吸完痰后,不能马上采动脉血气,应等SO 2 %正常时再采血,否则的话,数值不准确。

1.12 中心静脉压(CVP)监护 CVP在临床上是衡量体内血容量的重要指标,并以此确定输血、输液的量和速度,使血容量维持在最佳状态,如低于正常时,说明血容量不足,提示可充分输血、补液,当CVP达到或接近正常时,说明血容量已恢复正常,即可将快速输液调整为按正常速度补充。

1.13 气囊压力监测 气囊压力在气管切开病人的监测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每2h监测1次,正常为25~35cmH 2 O。如气囊压力不足,气体反流,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下流进入气道,表现有呛咳及喘憋感;如压力过高,则压迫气管粘膜,使气管粘膜缺血,坏死。

1.14 尿量及大便的监测 尿量是肾脏滤过率最直接的反映,少尿或无尿是急性肾衰最显著的临床症状,便秘在脑出血病人也是不允许的,它们均能使病人发生生命危险,导致死亡,所以二便在脑出血病人的监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2 昏迷的临床护理

2.1 高热 高热可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除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外,颈部、腋窝、窝可放置化学冰袋,给予物理降温。

2.2 脉搏 脉搏不规则时,应查数1min,在监护仪上注意有无心律不齐、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房颤等,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呼吸 呼吸异常时应及时给氧,脑出血致昏迷时,由于脑部血循环不畅,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脑细胞乏氧、各种呼吸异常,应加大吸氧浓度,给高流量氧气吸入5~6L/min,浓度41%~45%。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昏迷病人舌体后坠有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危险,要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叩背,昏迷超过2天者,应行气管切开,吸痰时注意无菌技术,吸痰管保证无菌,吸痰时可出现低血氧症、心律 失常、低血压和肺萎缩,所以应十分注意安全吸痰,应严格遵守:(1)吸痰前充分给氧,增加吸入氧的浓度,甚至短时给100%的氧;(2)吸痰管应直达吸痰部位,边旋转吸痰管边后撤,切忌反复盲目的抽送,以免损伤气管粘膜;(3)一次吸痰10~15s,整个过程不超过20s,边吸痰边观察心率及SO 2 %,2次吸痰间期,要求翻身、叩背,以利排痰。

2.5 饮食与消化护理 昏迷病人1~2日内禁食,避免腹胀、呕吐,待病情稳定、肠鸣音恢复后可插胃管,保证病人营养,注意电解质平衡。脑出血常影响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所以在每次喂药、喂水、喂奶前先吸胃液,观察颜色,最好每2h抽吸胃液进行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出血,早期处理。

2.6 眼睛的护理 昏迷病人眼睑不能闭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敷盖双眼,防止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的发生。

2.7 口腔护理 昏迷病人应取出假牙,根据口腔pH值不同选用相应的漱口溶液,每日擦拭2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2.8 皮肤护理 (1)观察骨骼突出部位的皮肤受压情况;(2)协助病人每2h翻身1次,建立记录卡,并进行床头交接;(3)合理使用保护性措施,如气垫床、气圈等;(4)翻身及取放便盆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损伤;(5)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折、清洁、干燥,避免局部刺激,每日用温热毛巾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6)增加营养饮食。

2.9 二便护理 大小便失禁病人每次便后要用温水冲洗,并用滑石粉、氧化锌软膏涂肛门周围,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尿湿的床单及衣物,必要时留置尿管,每日冲洗会阴1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2.10 抽搐躁动病人的护理 为防止病人坠床,应加床挡,活动肢体要给以约束带约束,防止将各种处置管道拔下。使用的约束带要注意松紧适宜,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脓毒血症病人多形核粒细胞变形性的观察
    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颅内血浆兴奋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48例膀胱肿瘤病人的整体护理
    心脏术后病人早期行胸部物理治疗的临床
    癌症病人应对研究进展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血透病人血浆游离氨基酸谱的分析
    1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整体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