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病人的监护及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加强监护病房(ICU)特别是综合性的ICU,正在我国各地医院逐渐建立,这种ICU是一个危重病人密集、病情多变、危象丛生的场所,故也是急救知识密集,高超医疗技术密集和多能人才密集的地方。要把加强监护这项艰巨任务完成好,既要有广泛的基本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经验,又要掌握多种操作技能。ICU的基本任务不只是加强护理,而是利用现代化仪器和设备,对危重病人的生命器官如心、肺、脑、肾、肝等脏器,进行能反映其功能实质的各项参数的监测,从而及时判断病情变化的量和质,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措施,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和各类型的辅助循环等,以协助病人渡过危及生命的不稳定状态,重建新的平衡。因此,ICU的建立,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及治愈率,并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下面就以脑出血昏迷为例,和大家探讨重症监护技术及护理。
1 昏迷的临床监护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完全丧失,是重症监护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所有颅内局限性或弥散性病变或各种病因所致的代谢性脑病,在其病变发展到重度阶段,严重影响脑正常功能状态时,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
1.1 意识状态的监护 意识状态能反应大脑皮质的功能情况,意识的变化先于生命体征的变化,所以要随时观察,在监护时要观察病人对声响、疼痛刺激的反应。
1.2 脑疝的监护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危象的表现,在观察时注意病人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瞳孔是否等大,发现脑疝应立即静脉给予脱水剂。
1.3 瞳孔 是重症昏迷观察的重要指标:(1)病灶侧瞳孔缩小:天幕裂孔疝早期可出现,继而瞳孔扩大。(2)双侧瞳孔缩小:桥脑出血或吗啡、鸦片类中毒,亦见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3)一侧瞳孔扩大:见于中脑受压。(4)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中脑严重损伤,迅速死亡。
1.4 体温 高热则提示全身或脑部感染病变侵入下丘脑累及体温调节中枢时亦可高热,应每4h监测体温1次。
1.5 心率 颅内压增高可有血压增高、脉搏慢、呼吸不规则、心率慢达40次/min,应考虑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肌梗死,脉率不整或增快达170次/min,则应考虑心脏异位节律。
1.6 呼吸 不同水平的脑结构损害可致各型呼吸异常。(1)过度换气后呼吸暂停,即每5~10次深呼吸后,呼吸暂停,见于双额叶受累。(2)潮式呼吸:呼吸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呈周期性交替出现,见于脑部广泛受损所致的呼吸中枢失去大脑控制者。(3)中枢神经元性过度呼吸:频率可增达40~70次/min,同时幅度增大,可致呼吸性碱中毒,见于中脑或桥脑上部病变。(4)喘息式或交替性呼吸:一次强一次弱,或每3~4次呼吸后出现呼吸暂停或长吸气后停顿3s才呼气,见于桥脑下部病损。(5)鱼嘴式呼吸:每次吸气时下颌张开,如鱼嘴状,常为预后不佳征兆,见于脑干下部病损,如伴有顽固性呃逆者,预后不佳。(6)规律失调性呼吸:呼吸紊乱更为严重,频率和幅度不时变化,间以不规则呼吸中断,最后发展为呼吸停止,见于延髓受累。
1.7 血压 血压升高多为高血压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压增高,可合并缓脉,在糖尿病昏迷、心肌梗死、血容量不足、安眠药中毒、休克等血压大都降低。
1.8 头颅及皮肤监护 在病人进入ICU之前,在为病人更衣时,护士要全面仔细的检查病人皮肤状况,从头到脚、耳朵、四肢全部检查一遍,查看有无外伤、畸形、头皮血肿、皮肤有无损害及褥疮,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线索。
1.9 抽搐发作的监护 抽搐多见于半球病变,抽搐时要注意病人的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详细记录病人发作的类型、抽搐开始的部位、发展的顺序、抽搐的时间,为医疗提供定位、定性的诊断依据。
1.10 动脉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重症监护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对判断酸碱紊乱情况,评价呼吸、循环、肾功不全的程度有重要意义,监护室护士要熟练进行动脉采血操作,并掌握血气正常值。
1.11 血氧饱和度(SO 2 %)监测 血氧饱和度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病人的吸痰中作用突出,吸前一定要监测SO 2 %,如低于正常,应加大给氧流量,使SO 2 %达100%,然后吸痰。吸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