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心力衰竭的体会
心力衰竭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而且容易出现合并症,若及时恰当的抢救治疗,严密观察病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心力衰竭按中医分型分为气血不足、心肾阳虚、心阳虚衰三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生命体征与脉象相结合,把舌象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对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观察,然后根据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施护,结合一般的常规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护理体会如下。
1 生命体征与脉象结合的观察
(1)结代脉、数脉、缓脉是由心衰引起的心律失常,一部分为心阳虚弱,一部分为心阳衰弱。(2)脉促、弱、沉细无力,心力衰竭病人心气或心阳虚衰,心搏无力,脉数而细小。
2 从舌象的变化观察病情
(1)舌青紫或紫暗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聚。(2)舌红少苔或舌尖红无苔多见于病程较长的各种心脏病,由于久病机体慢性消耗,阴虚津亏而导致火旺者。
3 根据临床分型实施饮食护理
中医学对饮食非常重视,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其生化除靠先天、肾气的温煦充养之外,主要依靠饮食中的水谷精微来维持,因此我们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节饮食。(1)气血不足,应低盐高蛋白饮食,以益气扶脾为主,可吃山药等健脾益气瓜类食物,以健脾利水。(2)心肾阳虚,宜心肾两补,可用百合、枸杞子、人参炖鸡。(3)肾阳虚衰,宜食甘温益气之品,可给枸杞子、肉桂、附子煮肉汤。
4 一般护理
(1)休息:休息能降低耗氧量、减轻心脏的负担。(2)卧位:采取半坐位,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3)给氧:氧流量2~3L/min,急性心衰给酒精湿化的氧,采用小流量持续给氧。(4)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输液量不超过1000ml,输液速度控制在20滴/min,每天正确地记录尿量,尿量是判断心衰患者心功能好转或加重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利尿剂时,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要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总结。(5)给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期间,要注意给药量准确及时,并注意观察消化道反应及心律失常的情况。
综上所述,是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观察及护理心力衰竭病人,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从整体着眼,从局部着手,权衡疾病的轻重缓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以恰当的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