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肺血栓栓塞病人1例的抢救护理


肺血栓栓塞病人1例的抢救护理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由于肺动脉或其某一分支被血栓堵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血栓是来自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栓塞后如肺组织产生严重的血供障碍,可发生坏死,即称肺梗死 [1]

我科于2001年11月28日收治1例肺栓塞的病人,经过紧急抢救和处理,病人转危为安,并于2001年12月31日康复出院。现将其在住院期间的抢救护理做一介绍,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于2001年10月31日凌晨起床后约2min便感胸闷、憋气,随即晕厥,经按压人中,约10min后缓解,伴大小便失禁,出汗。醒后咳嗽、胸闷、心慌,活动后尤甚,伴呼吸困难。于2001年11月28日收入本科。后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给予镇静、吸氧,积极完善各种检查。11月29日,患者突感胸闷、头晕、面色苍白、神志不清、抽搐,立即给予抢救。将患者平卧床上,予吸氧,罂粟碱30mg,阿托品0.5mg静推,喘定0.25mg加入液体静滴。患者抽搐缓解,面色渐转红润,趋于稳定。随即给予行溶栓、抗凝治疗,尿激酶50万U静推,随后在用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于半小时内滴完,之后以肝素钠静滴,1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内,每小时30ml。每4h监测1次血检5项,使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的1.5~2.5倍,连续治疗9天,患者精神渐好,病情平稳,偶有咳嗽,双肺呼吸音消,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血氧饱和度不吸氧时接近正常。12月27日复查CT,结果提示患者栓塞的动脉大部分已通,呼吸功能恢复,下肢静脉内无血栓,活动无不适,于2001年12月31日出院。

2 抢救与护理

2.1 基础护理 (1)病情发作时须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应保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大幅度的动作,翻身时动作要轻柔,以防止血栓脱落,栓塞其他部位。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重危患者保持床单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饮食护理,患者宜进清淡、易消化的高维生素类食物 [2] 。(2)镇静、止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缓解患者的紧张程度。(3)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合理给氧,改善缺氧症状。为防止干燥,在湿化瓶内放20℃~30℃的无菌生理盐水,每3~4h给予更换 [3] 。(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和皮肤色泽等,有无胸痛、晕厥、咯血及休克等现象。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3P实验等。需正确留取各项标本。

2.2 溶栓时的护理 (1)心理护理,进行沟通交流。肺栓塞患者都有紧张、焦虑、悲观的情绪,针对这些心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护理人员守护在病人床旁,允许家属陪伴,询问病人病情及需要,满足病人所需等等。鼓励病人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心情愉快。(2)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溶栓治疗顺利的进行。按治疗要求调整输液滴速。(3)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出血是尿激酶的主要副作用,为防止出血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观察穿刺点有无渗出或出血,做好皮肤、口腔的护理,观察大小便的颜色,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留取血标本。(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病人突然用力,尤其大便干燥时,由于腹腔压力突然增高,易使深静脉血栓脱落。必要时可酌情给予通便药或做结肠灌洗。嘱病人多饮水。(5)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观察尿量变化。(6)恢复期。可以下床活动,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要循序渐进。

2.3 预防措施 (1)肺血栓多是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布,原发部位以下肢深静脉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表面 颗粒
    活化蛋白C抵抗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糖尿病与血栓形成
    花椒油素对肺血栓及6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肝素剂量 浓度与APTT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肝素剂量 浓度与APTT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12例临床分析
    单胺类递质在光化学诱导树血栓性脑缺血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早期血栓前状态的研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