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的治疗和护理

服药时间、剂量、方法,婴儿的隔离及检查、诊断时间等。同时请麻醉医师讲解麻醉的方式、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孕妇及家属表示理解并接受。

    2.1.4 术前准备 术前1日常规手术部位备皮,但为了不损伤皮肤以降低感染的机率,采取剪除手术部位长1cm以上毛发,并用肥皂液彻底清洗手术部位 [4] 。术前8h禁食、禁水,术前15~30min留置尿管,监测生命体征。

   2.2 术后护理

    2.2.1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6h内每1h,72h内每4h记录1次心率、脉搏、血压,观察手术切口渗出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每日测4~6次体温,每日询问产妇的自身感受,记录任何不适或好转情况,24h内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

    2.2.2 一般护理 术后次日开始指导产妇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逐渐改为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饮食。以保证产妇恢复的营养需要。加强口腔护理,增进食欲;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及会阴清洁;每日用消毒液清洗外阴。协助生活护理,减少体力消耗;为避免反复穿刺损伤皮肤,增加感染机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采用留置针静脉输入抗菌素、止血剂、促宫缩剂等。术后,为防止HIV通过母乳传给新生儿,不宜母乳喂养,应指导产妇正确回奶,与新生儿隔离,并正确人工喂养。

    3 术后随访

    我们对这6例HIV携带者进行术后随访,因系外籍人员,故婴儿健康状况无法随访。

    4 讨论

    由于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2%~40%被感染 [5]  ,妊娠期妇女的HIV感染已成为全球艾滋病流行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在对育龄妇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育龄妇女HIV的流行以中非最盛。异性接触是流行地区感染最常见的方式。近几年,HIV感染新发病例的高发区在东南亚和南亚。如柬埔寨妓女HIV感染率高达9.2%。泰国异性接触传播HIV-1的概率比美国和欧洲都高。异性传播是导致女性HIV感染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母婴传播HIV成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或有效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率的危险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据报道美国1999年母婴传播接近11%,而最近则为5~6%,甚至<2% [6]  。

    因为6例孕妇均是妊娠晚期在产检中发现后转入我院治疗,我科在对HIV携带者孕妇的阻断治疗中采用目前国际上推荐的短期治疗方案,即产前24h服用奈韦拉平片200mg,胎儿出生后予奈韦拉平片2mg/kg,口服,并与母亲隔离,施行人工喂养。我科采用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时间选择孕期为38~39周孕妇),这是因为阴式分娩及破膜时间延长可增加HIV感染率。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应用齐多拉夫定治疗并择期剖宫产术可最大限度减少垂直传播;同时也指出当HIV-RNA水平<1000拷贝/ml时,剖宫产并无保护作用。择期剖宫产选择妊娠38~39周可以减 少破膜和临产的发生,避免羊水穿刺,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 [7] 。我们认为产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并针对性处理产前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炎,可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几率。在向患者推荐的喂养方式中仍建议使用母乳代用品。由于母乳中含有的免疫抗体是婴儿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物质。因此,尤其要避免婴儿出现感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产后避孕,一些资料已表明,有HIV感染的妇女应避免性生活,如做不到,则要用一种屏障法。最有效的应选择避孕套与杀精剂合用,可能可以提供最大的防护。另外,可选用复合口服避孕药OC长效孕激素或绝育术。一旦其免疫系统受损,长效孕激素可能最安全。如已放置IUD应建议取出 [8]  。

    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应尊重患者的隐私,但病历仍要求实事求是。要及时上报疫情。由于妇产科的工作特殊性,HIV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皮肤有破损者避免接触病人,医务人员接触病人要戴手套、口罩,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应戴双层手套、口罩、护目镜,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HIF 1 VEGF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Von HippelLindau病一例
    第12届感染性疾病国际会议 12th ICID 
    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与Cushings综合征
    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 慢性感染猴模型的
    我国首次发现的HIV
    等温核酸序列扩增检测不同临床阶段的H
    微量全血培养在HI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四川省HIV
    HIV
    180名青年HBV携带者焦虑状态的调查与对
    高危人群HIV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hIL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