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效果。方法 针对带状疱疹的护理问题,运用抽疱液、疱疹Ⅰ号外敷、针灸、理疗等方法,加强皮肤护理,使病人减轻痛苦,缩短疗程。结果 皮疹结痂快,感染少,疼痛减轻或消失。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带状疱疹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西医结合 皮肤 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以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或“蛇丹” [1] 。好发于夏秋季,多见于成年人,临床表现以局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呈带状分布簇集成团的黄绿豆大小水疱为主要特征,有的疱疹可融合成大疱,间有血疱,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脓疱。病人全身不适,或有低热,食欲下降,剧烈疼痛时坐卧不安。我院在2003年3~9月收治带状疱疹病人38例,根据病人出现的如下问题:(1)疱疹有可能感染;(2)疼痛;(3)疱疹累及眼部。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17~91岁,平均年龄54岁。皮疹部位:胸腹部21例,头面部11例,腰骶部下肢4例,肩颈部上肢2例。住院天数分别为3~5天的16例,6~9天的17例,10~12天的4例,13天以上的1例。
2 结果
38例带状疱疹病人,其中2例入院时已合并感染,在抗病毒、抗感染的治疗下,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余36例无一例发生继发感染,全部治愈出院,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护理方法
3.1 皮肤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提供清洁舒适的环境,注意通风和消毒。给予宽大的衣服,避免摩擦患处。尽量卧床休息,取健侧卧位。皮肤有感染者,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患处皮肤处理:常规消毒皮肤,用12号针头将全部水疱挑破,用消毒纱块吸干渗液,湿敷中药制剂疱疹Ⅰ号,每天1 ~2次,每次30min。脓疱感染者,用0.1%利凡诺或庆大霉素溶液湿敷。湿敷后,给予波姆或He-Ne激光照射,每天1~2次,每次20~30min。密切观察皮损的变化。
3.2 疼痛护理 同情和安慰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记录疼痛的时间、性质,注意观察心跳、血压及胃肠道反应,评估病人疼痛的程度,定出控制疼痛的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注意观察止痛药的效果,详细询问疼痛改善情况,观察病人用药后的表情、食欲、注意力、情绪及睡眠情况。疼痛剧烈者,配以针灸、拔火罐疗法。针刺选穴根据皮损的部位而定;拔火罐取痛点附近或循经选穴进行,病人反映能较好地缓解疼痛;为防止后遗神经痛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要加强观察,应注意糖皮质激素能使带状疱疹发生播散的不良反应 [2] 。
3.3 眼睛的护理 皮损在头面部的患者,要注意病毒侵犯眶上神经,疱疹累及眼部。必须做好眼部护理,给病人交替滴抗病毒和抗炎眼水,每2h1次,动作要轻柔。嘱病人使用干净的面盆和面巾,不要让污水进入眼内。注意观察病人的视力变化。
3.4 健康教育 根据病者的文化情况,介绍该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指导病人配合治疗;嘱病人局部皮肤避免用手抓搔,防止继发感染;饮食以清淡、高维生素、高蛋白为宜,避免进食酸辣、鱼醒及刺激性食物;注意眼睛的保护,嘱病人使用干净的面盆和面巾,不要让污水进入眼内,角膜受损的要避免眼球受压,示范教会家属滴眼药水的方法;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告知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