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2年11月~2003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静滴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同时,加用生大黄煎剂低压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31例,其中重症胰腺炎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急性胰腺炎病人31例,男17例,女14例,其中重症胰腺炎24例,年龄最大者81岁,平均年龄46岁,平均治疗时间14.4天。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6年第六届胰腺外科学术会议关于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 [1] 。
1.3 方法 取生大黄15~30g,加水煎至200~250ml(煎15 ~20min),过滤去渣,冷却至38℃~40℃,备好小灌肠筒,16~18号尿管及常规灌肠用物。取得病人配合后嘱病人先排便,取左侧卧位,臂部或床尾抬高10~15cm,先将尿管前端充分用石蜡油润滑,排出气体,缓慢插入肛门约15~20cm,以达直肠上段以上,并用胶布固定于肛缘,以缓慢速度(60~70滴/min)滴入直肠以上部位,灌注完毕后,嘱病人静卧,使药液保留1h以上。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及灌肠后排便时间,做好记录。每日灌肠1次,疗程视病情好转程度而定。
1.4 结果 本组治愈27例(87.1%),有效3例(96.7%),另1例因并发其他疾病而转它院治疗,无死亡病例。31例中有20例病人第一次治疗前存在恐惧、焦虑、紧张情绪,其中4例男性病人极度紧张,不配合,经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让同类疾病治疗效果好的病人现身说教,均全部完成灌肠治疗。无一例病人出现灌肠后护理并发症。
2 护理
2.1 掌握生大黄煎煮知识,以便发挥中药的治疗效果 清朝人徐灵胎曰:“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失效。” [2] 可见煎煮中药方法的重要性。要求:煎煮容器用砂锅;煎药用水量以300ml为宜;煎煮时间约15~20min,火力先猛后文火;煎好后过滤去渣,要求药液澄清,温度38℃~41℃,容量不得超过250ml。
2.2 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胰腺炎病人本身腹痛明显,疾病的困扰使病人尤其烦躁、痛苦,加之病人对灌肠这项治疗一无所知,又因隐私部位的暴露,病人感自尊受损,又担心护士产生厌烦情绪,故易产生焦虑、恐惧及无助心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提供隐蔽环境,如以屏风遮挡,让探视者暂时回避等,以维护病人自尊。第二,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如灌肠的目的,病人的准备工作及配合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病人可能产生的感觉等,护士要给予保证,将用熟练的护理技术,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在灌肠过程中及操作完后应询问病人的感觉,交代注意事项,并向病人致谢,让病人尽可能使灌肠液在肠道中保留1h以上。
2.3 灌肠中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在灌肠时护士应动作轻柔,插管时如遇阻力不可强行送入,应嘱病人深呼吸,放松腹肌,轻轻旋转肛管慢慢送入,肛管插入要深(约15~20cm),灌注速度宜慢(60~70滴/min),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垂直距离<30cm),灌肠后嘱病人尽可能耐受,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至少达1h以上。因为药液保留灌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和药物在肠道内的有效吸收面积,这是保证药物充分吸收,达到良好治疗目的的必要条件。对有肛裂、痔疮、行过肛门手术的患者,操作更应小心轻柔,应充分润滑导管及肛门口,以防引起病人痛苦。另外,应掌握好灌肠的温度,应维持在38℃~41℃,以防过冷造成肠痉挛,过热造成肠粘膜烫伤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