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63例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43例转移性肝癌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后配合介入治疗与20例原发病灶未切除仅行介入治疗的观察护理及疗效比较。结果 原发病灶切除组生存期高于非切除组(P<0.05)。结论 转移性肝癌积极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后配合介入治疗能延长生存期,做好心理护理及介入治疗后对病情的细心观察,早期防治并发症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肝脏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之一。对于转移性肝癌治疗,积极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后配合肝动脉灌注化疗,能延长生存期,提高存活率 [1] 。然而介入治疗后常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其间良好的护理对确保治疗后病人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介入治疗的转移性肝癌63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转移性肝癌63例,男50例,女13例,年龄32~76岁,平均55岁,胃癌肝转移2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30例,肺癌肝转移5例,鼻咽癌肝转移1例,睾丸精原细胞癌肝转移1例。原发病灶切除43例,未切除20例。
1.2 介入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手术后2周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置管,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原发病灶未切除病例加原发病灶区域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化疗药物为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氟尿嘧啶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56例一般情况好,肝功能基本正常,无黄疸及门静脉主干癌栓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碘油5~10ml。灌注化疗次数为1~5次,平均1.8次,全部病例治疗后随访至2002年2月。
1.3 结果 原发病灶切除组43例,中位生存期13个月,存活半年35例(81.4%),存活1年12例(27.9%),最长存活48个月,原发病灶未切除组20例,中位生存期7个月,存活半年15例(75%),无1年存活者,全部资料经统计学处理,采用χ 2 进行显著性检验,生存期比较见表1。
表1 原发病灶切除组与未切除组生存期比较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手术前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本组43例患者介入治疗前已行原发病灶肿瘤切除术,对介入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顾虑等复杂心理。我们针对不同的心理活动, 运用温和、开导、鼓励的语言,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对症施护。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进行该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并介绍一些典型病例,以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右侧腹股沟备皮,药物过敏试验及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尤其是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
2.2 术后观察与护理
2.2.1 胃肠道反应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系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刺激胃肠道引起应激性反应。术前、术后均禁食6h,术中或术后给予恩丹西酮8mg静脉注入或术后给予灭吐灵10mg肌注,能预防或减轻呕吐症状的发生。术后6h后如呕吐症状尚轻可进少量清淡饮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