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胆固醇、胆色素、粘液物质及钙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集而形成结石,发生于各级胆管内的结石称胆管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称胆囊结石。我科对40例胆石症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7~2003年共施行手术治疗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55.3岁,住院平均天数26天。4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病房通气良好,空气新鲜,给病人进行各项操作和检查前,应详细解释目的、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温和态度与病人交谈,鼓励其说出自己的顾虑,耐心解答病人疑问,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向患者介绍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告其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肝内、肝外胆管结石感染时期最凶险的并发症,本组病例有6例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剧增,腹膜炎体征伴高热、寒战、黄疸、急性腹痛伴休克,经迅速、及时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解除胆道梗阻,引流胆汁,抢救生命,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2.3 改善营养 重症胆道感染者因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所致的高分解代谢,需要较多热量和蛋白质的供应,所以应加强营养,必要时提供胃肠外营养支持,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4 维持皮肤完善性 因胆盐沉积刺激病人出现皮肤瘙痒,给予温水清洗,指导病人穿宽松、棉质类衣服,皮肤瘙痒严重者,用抗组织胺药物也有一定效果。叮嘱病人忌用热水、肥皂水擦洗,修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造成感染。
2.5 普外科护理常规 按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做好手术准备,如备皮、胃肠减压等。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手术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包括翻身、早期活动等)。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的观察 严密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这些生命体征参数要定时观察与记录。观察黄疸、腹部体征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质和量。
3.2 T型引流管的护理
3.2.1 妥善固定 每次换药后用胶布应重新固定,T型引流管引流袋不宜太短,要严防翻身、起床等活动时牵拉而脱落。
3.2.2 有效引流 保持引流管通畅,告诉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或下床活动时,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反流造成逆行感染。随时检查T型管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折叠、扭曲,应经常挤捏。术后5~7天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因此时引流管与周围组织与腹壁间未形成粘连,有可能导致脓液或胆汁随冲洗液流入腹腔,引起腹腔或膈下感染。若发现引流阻塞,可用细硅胶管插入T型管内行负压吸引,应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引流袋。
3.2.3 观察与记录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消退情况,一般术后24h内T型管引流量约300~5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本组病例有1例术后第3~5天出现胆汁增多,约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