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各类有益活动等工作,人人均有机会参与组织管理,使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组织开一项活动中,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2 通过分阶段使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从事任何职业、完成各项任务都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 [2] ,教师的期待可唤起学生的相应的反应,积极的期待可唤起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期待可唤起消极的反应。实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班干部轮换制、“助理护士长”学习,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较高期待,产生喜悦、乐观的情绪。从而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护生能充分认识到作为领导者的影响力,自觉以优秀管理者为楷模,工作以身作则,扩大其非权力性影响力。由于护生得到全面的培养与锻炼,实习后期担任“助理护士长”期间,他们工作大胆,沟通能力强,组织晨会全面,讲座及查房时语言流畅自然,充分展示了护生的自信心和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受到临床带教老师及病员的好评。
2.3 分阶段使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护理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摇篮,护理工作的实践要求每位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对病区病人的生活、治疗、护理安排的有条不紊,使病人享有规律的治疗和休养,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这种管理能力,可以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及“助理护士长”实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4 通过分阶段使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为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评判性思维成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传统的功能制护理以及长期低层次的护理教育现状,致使护士被动地执行医嘱,对病人护理缺乏主动性,沟通交流少,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求每轮班委在完成班级日常管理前提下,围绕提高同学的整体素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进入毕业实习后,在“助理护士长”的实习中,为提高护理质量,要求学生提出工作建议及实施计划。如对老年病人开展“谈话”服务,内容涉及疾病知识、健康教育、读报、聊天等,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和休养。每位学生为做好管理工作积极动脑,好的建议不断被采纳,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他 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的同阶段参与学校、班级、病区管理,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管理能力,保证了护理本科培养目标的实现,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卫红,黄爱华.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助理护士长实习的尝试.当代护士,2001,4:21-23.
2 刘华山.“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教育研究,1994,10:72-7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