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效果
【摘要】 专科临床见习带教方式的多样化改革以及运用多媒体等综合教学手段,直接床边看病例、提问、讨论,巩固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新的求知欲,取得较好的见习效果。关键词 本科生 临床见习教学 病例讨论目前随着临床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也作了较大调整,如何提高护理本科生从课堂讲授的专科疾病护理到临床见习的效果,按护理程序小讲课是目前临床带教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性知识与实践感性知识相结合,达到教学要求的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明确带教要求
护校本科生与护校中专生相比,专科临床见习教学内涵扩大,起点高,时间短,增加了临床带教的难度。见习的重点,不只是了解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针对同类疾病,不同个体的身心表现,找出主次的护理诊断,预期的护理目标及能落实的护理措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学会与患者的沟通。
2 教员准备 [1]
2.1 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组成带教小组,各负责10~15名学生。
2.2 教员先要熟悉学生见习内容,教学大纲,并向学生提出观看幻灯及接触患者后的见习要求。
2.3 将临床所见习的病例内容的临床表现症状、治疗护理后的变化过程,制成多媒体幻灯,插入图片,如皮肌炎患者,皮肤临床变化表现全过程的特点,与其他皮肤病皮肤表现的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关节到关节畸形变化全过程,各种畸形关节的表现,关节畸形后影响了患者哪些活动功能。通过多媒体幻灯动态连贯起来演示,生动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见习兴趣,积极启迪思维,增强对疾病临床表现的记忆。培养了学生新的求知欲望。
3 病例(患者)准备
挑选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1~3例及非典型的病例1例,以示对照。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时需1~3个病例综合起来所表现的症状才能符合书本上的疾病症状和体征。199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命名委员会,书本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皮肌炎的标准,7条诊断标准中,只要符合4条即可诊断。皮肌炎5项诊断标准中,前4项中的3项加第5项即可确诊 [2]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皮肌炎的诊断标准及其他临床表现,在1个患者身上不能完全表现出来。而同类疾病,发病原因及过程不同,不同的个体患者身心反应也不同,故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也不同。所以多准备几例病例综合让学生看,有助于提高对疾病护理的认识,推理,对护理问题的综合观察考虑。
4 到患者床边带教
4.1 让学生自己观察病人对照教材向患者提问,发病过程、检查患者的体征、诊断、目前症状、治疗用药效果情况,护士做了那些宣教等。教员同时也要提示学生主要提问、注意观察的内容,否则有的学生会抓不着重点,不知道怎样提问、观察而浪费了时间。
4.2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时,最好带学生回学习室讨论。讨论的内容:就通过多媒体幻灯演示及床边与患者接触、观察、提问所反映出的护理问题和难点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4.3 讨论中,注意鼓励学生发言,将所见患者目前 的主、次护理诊断、依据、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以所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肌炎为例,同种疾病,但不同的个体或两种疾病不同的身心表现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是不一样的。而学生在讨论中常常出现,将所有护理措施都用在1个患者身上,教员应引导学生去区别、分析、判断护理问题。
5 讲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