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外科胃管不畅的原因及护理
施行胃肠减压是将胃管经鼻腔置入胃内,将胃肠道的内容物在负压作用的吸引下流出,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缓解腹痛、腹胀,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用于胃肠道手术前后及腹腔脏器严重损伤等。然而在临床护理及操作过程中常遇有胃管不畅的情况,通过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胃管盘在口腔内或扭曲在咽喉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给病人置入胃管的过程中,护士凭主观臆断或病人吞咽不够,特别是危重病人不合作时易发生。(2)胃管经过多次消毒变软难以插入。此时应立即拔出胃管,选择较坚韧光滑的胃管重新插入并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置胃管的重要性,以便取得合作。
2 胃管置入过深至幽门部或十二指肠内
(1)一般发生在身材矮小的病人。置胃管时如按正常标准易造成引流不畅(胃管在胃内打弯)。(2)行胃肠吻合术时,胃管过于牵拉使胃管停留在吻合口下肠腔内,护士遇有这种情况时应通知医师共同排除故障,以防胃液潴留。
3 蛔虫梗阻
蛔虫的特点是有孔即入,这种情况发生后,胃管无液引出,也无法注入冲洗液,阻力感极强,此时应拔出胃管,调整后再置入。
4 食物残渣阻塞
胃管的侧孔被食物残渣阻塞,多发生在饱食后胃肠道疾病或穿孔,胃内潴留或残留食物过多,而阻塞胃管侧孔所致。此时可以从胃管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反复多次稀释性的抽吸,也可排除不畅。但不能注入空气。
5 胃管的侧孔紧贴胃壁
胃管置入的深度符合标准,但无胃液引出,抽吸时有阻力感。此时护士应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或扭转胃管的方向,切不可用力抽吸,以防用力过猛损伤胃粘膜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