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症状及洗澡过程中的反应。洗澡时间不超过20 min,最好由家人陪伴,避免应急状态下洗澡。应选择换气良好的环境及淋浴,洗澡时带上急救药,如出现心慌、胸闷等立即终止洗澡,必要时立即到医院就诊。 4.2.2 对家属及健康照顾者的教育 本组均为老年人,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起居需要有人照顾,所以对患者家属及健康照顾者实施一定的疾病知识教育,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尤为重要。在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的同时可邀请家属参与,共同学习,教会其怎样配合医院为患者治疗,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了解运动、饮食、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学会怎样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紧急情况下的呼救方法等。
5 体会
5.1 尊重患者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在社会及家庭所处的地位受人尊敬,且遇事主观,办事认真。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士要用亲切的称呼,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把患者当做自己的长辈、亲人,而且在护理技术操作上要熟练以此获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感到亲切和信任后才能接受所讲的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5.2 态度 由于年龄较高,各种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尤其是听力下降,视力模糊,在进行教育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宣教,对听力下降的患者,要有耐心,讲解时声音略大一点,速度放慢一点,患者有时似懂非懂,要让患者简单地复述一遍,直到满意为止。
5.3 文化层次 由于患者文化知识层次高低不一,对所讲的知识理解能力接受不同,对文化层次高的患者,尽量使用专业性语言,护理人员自己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回答患者的一些疑难问题;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专业性语言要重点讲解。
5.4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程度不同,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有差异,所以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接受相关的再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加强自己的责任心。这样,健康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5.5 教育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发现,教育后的患者在掌握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态度、不良行为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变和提高,但接受程度有差异。健康教育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水平的得力措施,要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个性化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改变了护士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模式,增强了护患间的相互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7-88.
2 舒小芳,林芳宇.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干预.中华新医学,2004,18(5):1725.
3 王亚丽.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恢复期的健康教育.实用新医学,2001,8(3):744.
4 毛倩,毕勤奋,何莉云,等.从洗澡诱发冠心病急性发病探讨健康教育方式.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50.
作者单位: 457003 河南濮阳,濮阳市中医院
(编辑:陈 沁)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