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进行冲洗,冲洗时应遵循等量置换或出多于入的原则。
4.5 血肿紧密固态部分的处理 用3~5ml血肿液化剂(500ml生理盐水+1~2万U尿激酶+50~100mg肝素+1500U透明质酸酶)经针形血肿粉碎器喷注到血肿的各个部位,夹闭4h后开放引流。
4.6 开放引流数小时后(1~4h),可开始第2次冲洗—注入液化剂—引流,一般经过2~3次综合冲洗,注入液化剂,引流治疗后,血肿即可被清除。
4.7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间隙应注意夹管以防气颅,抽吸过程中不宜用力过猛,负压过大,否则易引起再出血。
5 手术前护理
5.1 病人的准备
5.1.1 及时准确地完成术前检查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血小板、血生化检查、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及胸片等。
5.1.2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高血压脑出血术前应将血压降至160/90mmHg,以防血肿清除后继续出血,影响手术效果。如有呼吸不畅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5.1.3 备皮 剃除手术野范围的头发,用2%碘酒、75%酒精消毒皮肤,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
5.2 穿刺前物品准备
5.2.1 术前消毒药品 2%碘酒、75%酒精。
5.2.2 麻醉药品 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5.2.3 颅内血肿冲洗药物 冰盐水、尿激酶、肝素、透明质酸酶。
5.2.4 穿刺物品 穿刺针、电钻、钻头、无菌手套、治疗巾、敷料、无菌剪刀、引流袋及引流接头,以上物品均要求严格无菌。
5.3 穿刺室准备 每天用“84”液擦洗2遍,紫外线照射2次,定期做空气培养。
6 手术后的护理
6.1 监测T、P、R、BP、血氧饱和度及颅内压的变化,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的改变、血压升高、缓脉、洪脉等改变,提示颅内压升高,应及早报告医生做降颅压处理。
6.2 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预防和减轻脑肿胀,维持颅内压稳定,预防早期(3日内)再出血的重要措施。控制平均动脉压在110mmHg左右,用生理盐水50ml+硝普钠50mg持续微量泵输入,可避免血压忽高忽底。
6.3 引流术后的护理
6.3.1 严密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
6.3.2 每天更换引流袋,更换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6.3.3 搬运病人时应先固定好穿刺针,暂时夹闭引流管再搬运病人,避免颅内压过大波动,防止逆行感染和引流管脱落。
6.3.4 保持穿刺针及敷料干燥无污染,一般每日更换1次,可在穿刺部位皮肤滴少许酒精以预防感染。
6.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6.4.1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彻底吸痰,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清醒病人咳嗽、咳痰,雾化吸入,气管切开病人定时气管内滴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6.4.2 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严密观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