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廖璐荣 牛运玲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方法 对74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术前心理护理,讲述术中注意事项,注重引流系统的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 结果 7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术中医患配合良好,病情好转快,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成功及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结核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引流 护理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胸腔积液,既往的治疗方法是反复多次抽液结合全身化疗、激素和(或)胸腔内给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以前多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年来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日益增长。我科自2001年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至今共74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引流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4例,男55例,女19例,年龄13~87岁。单纯结核性胸腔积液15例,其余均合并有肺结核。游离性胸腔积液58例,包裹性胸腔积液16例,入院时合并胸膜肥厚2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午后低热(少数为不规则发热)及胸闷、咳嗽症状。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操作时,先予准确定位(对于胸腔积液量较多的患者,可在B超或电视透视下定位;对胸膜肥厚明显,包裹性积液且胸腔积液量较少患者,可采用CT定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局部麻醉后用穿刺针刺入胸腔,回抽有胸腔积液抽出时,将导引钢丝经穿刺针送入胸腔,退出穿刺针后,沿导引钢丝送导管进入胸腔(导管在胸腔的长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退出钢丝,固定导管。操作时对皮肤较紧、胸壁较厚、肌肉发达的患者采用扩张器扩张局部皮肤、胸壁肌肉等,扩张器一般不宜进入胸腔。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做持续引流,对胸腔积液较多者,要控制胸腔积液的排出速度。无胸腔积液引出时,采用电视透视、B超等检查,以确定胸腔积液的情况。对胸膜肥厚明显或多房包裹的患者,采用尿激酶10万IU、异烟肼0.2g、丁胺卡那霉素0.2g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胸腔内注入,夹管2h后开放引流或用注射器抽液。
1.3 治疗结果 74例患者均成功地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反应。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为2~14天,有1例胸膜明显肥厚的包裹性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胸腔内注药困难(包裹腔较小),胸膜肥厚无改变出院。其余胸膜肥厚患者胸膜肥厚均不同程度改善。胸闷消失时间为1~2天,发热控制时间为3~11天。胸腔内注药治疗27例,有发热2例,胸痛1例。拔除引流管后,穿刺部位皮下结节8例,经11~28天皮下结节消失。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入院时,缺乏对结核病的基本了解,存在对慢性传染病的恐惧心理;对各种医疗操作知识知之不多,对胸腔内放置引流管存在畏惧心理,为了使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引流,配合治疗,笔者在术前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1)与患者详细交谈,说明胸腔内放置胸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目的、必要性及其优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放置的操作方法、操作过程中保持适当体位的重要性和避免剧烈咳嗽(说明术中随意变动体位或剧烈咳嗽可能造成穿刺针移位,从而伤及肺、血管、横膈及肝脏等,发生气胸、血气胸和器官损伤等)的意义、操作医师及其技术熟练程度和成功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