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护环境对患者的负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 |
|
花放置在监护室的玻璃窗外,保证每天的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清新。
2.1.4 监护室要配备基本有效并可调控的温度湿度调节设施或设备 调节监护室的温度和湿度,在不同的时间、季节、气候等条件下都能让患者处于一个相对恒定温度的舒适的环境中。温度计、湿度计的准确性要定期检查,使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 [6] 。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配置层流空气净化设备,保证有效的空气净化。尽量减少人员出入,进出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和拖鞋。制定常规的清洁和通风制度,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采样细菌培养,细菌数量控制在500cfu/m 3 以内 [7] ,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 2.1.5 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空间设计和仪器设备的安置摆放应以最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抢救为目的病床最好配有脚轮或自控调适装置,床头离开墙壁最少60cm的空隙,以利于紧急救治工作,如:进行紧急气管插管[8] 。各种抢救、监护设置应按系统参数或功能需要分类摆放或安装在病床的一侧,以便迅速掌握某一器官的信息;也便于紧急情况下抢救患者时,各种抢救设施随手可及,及时投入使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2.2 建立监护室良好的心理环境 2.2.1 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有良好的沟通 心理护理可以选择在做治疗或观察病情的时间进行,对患者的态度要做到一视同仁,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可以信赖的护理治疗工作,得到患者的信任,以此作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可以采取多种沟通手段,如运用写字板、肢体语言、点头摇头或手势语言等方式同危重的或带有呼吸机等有沟通障碍的患者进行交流,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可通过语言解释、安慰或行为上表达关心理解的适当方式来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的心理变化朝积极的正常化的方向发展。 2.2.2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关心和焦虑心情都是一样的 [5]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的切入点应在于让患者家属相信医护人员同他们一样都在为患者的康复做最大的努力,并且应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每一位患者服务。以期得到患者家属的信任、理解和合作,在需要共同合作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2.2.3 护理人员的心理调节 护士长应采取适当措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爱护关心护士的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于工作出色的护士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保持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稳定的情绪,才能提高监护室护理质量的绩效。 2.3 减少治疗操作环境给患者带来的负性生理影响 2.3.1 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 病房环境的墙面、地面、空气、设备、用物、床单位等要定期进行消毒。治疗物品如:针头、注射器、输液器、雾化吸入管道和口含接口、吸氧管、灌肠器、备皮包、腹带等尽量使用一次性产品,一人一用,减少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公用诊疗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要严格消毒。科室内要配备电子消毒柜或熏蒸消毒柜,以便及时消毒处理这些物品。医务人员的手的消毒处理是预防医院性感染的有效途径。监护室内设有洗手设施,医务人员在进行了诊断、治疗、操作、护理后,在接触其他患者前可以对手清洗,减少手部的带菌量,必要时可戴手套进行诊疗。在有条件的医院,医务人员可以备用手部喷雾消毒剂,在每接触一位患者后都可以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由医护人员手部的交叉接触造成的院内感染机会。 2.3.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有研究报道技术熟练 的医护人员进行的各种置管操作术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低 [9] ,这就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业务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在护理管理中要制定出相应的护士培训计划、目标及考核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定期考核,使护士对于各项工作制度和监护常规能够做到“人人掌握,规范落实” [10] 。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的患者,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对进行心电监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电极安放部位的皮肤变化,及时更换电极;对既有过敏反应又必须使用的患者,电极更换间隔时间和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对需要血压监测的患者,时间间隔的设置要合理,血压监测最好不要再有静脉通道的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颈动脉注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