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不当等等均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屏障抵抗力的降低,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危险。
1.3.2 其他侵入性操作带来的生理损伤 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保留深静脉穿刺、有创动脉血压的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导尿等有创操作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生理上的损伤和不适。侵入性护理操作是使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6] ,同时还有潜在的并发症危险,如:动、静脉炎,动、静脉血栓,皮下出血,创口渗血等。
1.3.3 无创血压持续监测袖带的压力刺激 如果监测时间间隔太短、袖带包裹过紧等会给患者造成不适,有时还会导致袖带包裹部位出现皮下淤血点。进行血压监测的上肢静脉回流不良,如果还有静脉通道建立在该侧,则不仅会影响静脉输液的速度,同时,在血压监测时引起静脉血向输液管内的回流还会引起输液针头的堵塞等不良后果,以至于需要重行静脉穿刺操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3.4 心电监护电极片的刺激 电极片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湿疹、瘙痒或过敏等改变,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不适。
1.3.5 各种引流管的监测及更换不能准确及时进行 各种引流管引流物及时准确监测是给予正确治疗、护理的科学依据,如果护士对每位患者的每根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引流目的了解不全面,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动态变化 监测容易出现意识上的大意或态度上的松懈,不能及时准确监测、记录,引流不畅时不能及时更换引流管等,都会给治疗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阻碍,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
1.3.6 监护室的空气质量控制及监测系统还不够完善 预防医源性感染措施的执行尚待加强。
2 护理对策
2.1 保持监护室良好的物理环境
2.1.1 保证监护环境的安静 首先,ICU病区应该选择设置成一个独立的病区,远离周围的嘈杂病区环境;病区内的危重症监护病房也应有较好的隔音措施;病室的门窗不仅要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还要有缓冲关闭碰撞时的隔垫。其次,医护人员在监护室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对有些工作人员开关门时的动作较大发出较大的响声时,监护室的护士要及时提醒和指出,以减少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查房时语言尽量简短,语调柔和亲切,声音的高低以患者可以清楚地听到为标准,不要过大,以免打扰其他患者;培养监护室护士良好的专业素质,遇到问题或紧急情况时要能保持沉着冷静,语调平静,表达清楚,切忌惊呼和大声慌张的问答。第三,做好患者家属的探视宣教工作;在探视时间内嘱其不要大声喧哗,走路时脚步放轻稳;取放用物时尽量请工作人员帮助,以免打翻物品发出意外声响。第四,监护仪声音的设置应视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有些监护指标只需观察数值变量的变化,则可视患者病情的需要关闭声音系统;监护指标的上下限也要视个体实际需要设定,以免因上限指标过低或下限指标过高引起仪器经常地出现报警声。
2.1.2 减少监护环境的视觉刺激 首先,监护室的自然采光要好,要有明亮的窗户和可以调节控制光线的窗帘;每张病床都有自己的床头灯和日光灯,床单位之间要有活动隔帘,在不需要光照或对光照的强弱有不同需求时,可以随时调节床单位的光线。其次,在床单位之间设置活动隔帘,有助于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创造属于患者个人的治疗空间;在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抢救时,隔帘还可以减少对其他患者的心理刺激。第三,监护室的仪器摆放要以不过多的占用活动空间为原则,不处于使用状态的仪器、设备或抢救车尽量放在监护室隔壁的物品专用放置房间,以免堆放占用监护室室内空间,使视觉可及范围缩小而引起视觉上的杂乱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烦躁。第四,墙壁的颜色要与窗帘和床单位隔帘的颜色相匹配,尽量选用冷色调,可营造安全、宁静、清爽的空间氛围,有利于患者安静休息恢复健康。绿色植物的放置也可起到调节视觉疲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调节湿度,但对其体积大小和摆放位置要有一个好的规划。
2.1.3 减少监护室环境的嗅觉刺激 对有高热、大量盗汗、各种渗出较多、大小便不能控制等情况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及时更换床单被服,以免发出异味,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监护室内如有对花粉过敏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注意将探视亲属赠送的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