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病房中的应用

,就会导致不安、抑郁、谵妄、幻觉。
   
  2.4 做好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ICU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及患者大小便时,随时给予遮挡。注意患者的隐私,使患者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郁的产生 [2] 。预防褥疮及肺部、泌尿系统的感染。
   
  2.5 保障患者的睡眠 医疗护理操作安排紧凑,以便多留些时间让患者休息。夜间巡视、送药时,应步态轻盈,并尽量减少语言的干扰,使患者保持安定的心境入睡 [2] 。ICU特殊的环境和持续的检测、监护,使患者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应鼓励患者上午少睡,夜间减暗灯光,关上门,放下窗帘,减低噪音水平至45dB以下,以助其入睡。进行背部按摩,位置调整,必要时予以止痛,对有失眠和紧张不安的患者给予镇静剂和利眠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对睡眠周期有不利影响的镇静止痛药要尽量避免应用。
   
  2.6 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热情关怀,耐心解释,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从而消除患者没有亲人陪伴而产生的孤独、恐惧和寂寞感 [3] 。在条件允许时可安排与家属会面,以增加患者的欣慰心情。
   
  2.7 做好心理护理 对事先知道术后要进入ICU监护的患者,术前要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地讲明ICU监护的目的,使患者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 [4] 。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患者,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对紧急进入ICU的患者,要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同时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取得家属的配合。
   
  2.8 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医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任何一个细微变化都要认真分析,如突然近事记忆减退、皮肤异样感、行为动作反常等,要予以重视,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 [3] 。要善于发现精神障碍的先兆,力争早期治疗,夜间注意观察意识障碍与正常睡眠的区别。护士应加强巡视,善于主动观察和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不失治疗良机 [1] 。
   
  2.9 根据不同的社会结构实施护理 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的态度、治疗中的文化需求也不同。护士应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要按医疗护理常规治疗和护理 [2] 。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经济基础好的患者及家属对各种要求都较高,护士应尽可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要求。文化修养较高的干部、知识分子,希望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了解服药和某种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患者会很认真地执行。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或文盲、偏远和贫困地区的患者,护士需反复讲明按时服药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意义,适当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公费患者要做好单位协调工作,在不违反医疗政策标准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患者和单位都满意。

  3 效果
    
  3.1 加强了护理人员责任心 病情观察到位,医疗纠纷发生率极少,两年间无护理差错发生,而对卧床患者特别是大小便失禁患者,护士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注意观察并及时采取措施,在护理长期卧床的老年急危重患者过程中无一例新发压疮。
   
  3.2 改善了护患关系 护士通过对患者进行多元化护理,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医疗的依从性,积极配合且主动参与医疗和护理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4 讨论
    
  对ICU患者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元化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应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使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病房得到延伸和发展。
   
  4.1 加强学校护生素质培养 要教育护生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是一种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提供健康服务的专业,引导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情况,在社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其热爱护理学科、树立以献身护理学科为荣的观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多元发展理学治疗 迈向人人享有健康的
    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
    血浆黏度与纤维蛋白原及血脂的临床相关
    多元非线性人体循环呼吸系统模型及其应
    结构方程模型在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的应
    护理服务文化研究初探
    特需医疗多元文化护理
    特需医疗的多元文化护理
    护理文化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用的体会
    1世纪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多元化管理意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多元化角色探讨
    浅谈医院文化与医疗质量的融合
    护理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