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病房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病房中的应用

曲国香 景红霞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住院患者病情危重,抢救几率大,护理操作多。一方面ICU与外界隔离,另一方面ICU室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护仪器,会给患者一种拘禁感觉,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这些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如何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尤为重要。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ICU应用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ICU共有床位4张;护士9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岁。其中护理本科2名,大专4名,中专3名;轮转、进修护士5名,护工1名。2年共收治患者587例,其中胸外科术后监护29例,泌尿外科术后监护31例,神经外科术后监护296例,其余为呼吸、普外、骨外科急重症为主的患者。
   
  1.2 多元文化护理内涵 多元文化护理是在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护理,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一般泛指科学知识 [1]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它要求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做到文化护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域外活动的增加,护理亦被赋予多元文化的内容 [2] 。
   
  1.3 护理人员要求 ICU的任务是对衰竭的重要脏器的严密监测、控制其变化和改善其功能,使患者渡过险关,为术后康复打下基础。机体内一个生物系统的紊乱,常常带来另一些系统的并发症,使病情复杂化,常有发生多脏器衰竭的危险。故在ICU工作的医护人员要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及开拓精神,有一定的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病理生理学知识,有较广泛的多专科护理知识或实践经验,善于创新及应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及总结经验,实际工作及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操作敏捷、善于钻研、工作细致耐心,还要有广泛的知识、深化的基础理论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应急措施的训练。ICU护士应当是技术全面、应变工作能力强,在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方面起重要作用的专职监护人员。护士在从事ICU工作之前,必须经过特殊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的训练,使其能于术前估计病情,做出主要护理诊断,拟定护理计划,付诸实施。

  2 护理
    
  2.1 改善监护环境 [3]  ICU居住的环境要创造一种家庭气氛,医护人员要尽最大努力使ICU病室清洁整齐。对个人隐私感强的患者,病房尽量宽大,单人间力求舒适和谐,避免杂乱无章,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可适当播放轻音乐,音乐刺激可使脑垂体释放内啡肽而起到镇痛作用,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感情、情绪的镇静化。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均要轻盈,要尽量减少电话、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警报等噪音量。因为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可增加人的紧张度和焦虑。在抢救重危患者时,尽量避免其他患者在场。有条件的单位,ICU可另设抢救间,一般情况下在床与床间应有布帘相隔,在抢救时要做到忙而有序。
   
  2.2 减少紧张气氛 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知识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当警报器响起时,要反应迅速,但又不要慌张,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2.3 消除语言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护士语言交流的技巧,学习、掌握外语和方言是当今多元护理的迫切需要。将相同语系或相同国籍的 患者居住在一起,以减少患者间的陌生感。护士应掌握多种语言的常用会话如英语及我国各民族的方言。ICU患者语言交流可被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所限制,要用非语言交流,如类语言“啊”、“嗯”与触摸等 [4] 。如果非语言交流被限制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多元发展理学治疗 迈向人人享有健康的
    安全文化在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
    血浆黏度与纤维蛋白原及血脂的临床相关
    多元非线性人体循环呼吸系统模型及其应
    结构方程模型在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的应
    护理服务文化研究初探
    特需医疗多元文化护理
    特需医疗的多元文化护理
    护理文化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用的体会
    1世纪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多元化管理意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多元化角色探讨
    浅谈医院文化与医疗质量的融合
    护理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