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在急诊科进行临床教学的初探
田素英
临床护理专业的毕业实习阶段在护理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是护生向护士过渡的关键阶段,是护生运用所学理论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如何调动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最佳效果,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急诊科是医院内重要的临床科室,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应急性等特点,临床教学有很大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急诊护理学的发展,我们应用护理程序这个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进行教学的探索。
1 带教老师的选择
教师在护生进入临床时的转变中影响非常大,教师的专业意识、学识水平、专业素质、思想品德、风度仪表和处世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护生。我们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旧观念,制定了新的聘任制度,挑选学历高、思想进步、爱岗敬业、技术实力强的护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分层带教,大专以上的实习生,必须由大专以上学历、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带教;中专实习生,须有大专以上的护士带教。通过报名、科室考试、综合评定,确定带教老师人选,这样增加了竞争机制,提高了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习工作学习质量。
2 带教老师能力的培养
进行综合素质和情感的培养,强调带教老师的为人师表作用,关心护生的学习、思想变化,既教书又育人。作为带教老师应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度责任感,良好的人际勾通协调能力和人格魅力。
工作中注意培养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多教给一些疑难重要的工作完成。为了使带教老师人人能上讲台授课,我们举办了带教老师多媒体授课观摩,由护士长进行讲评,提高讲课能力。同时规范带教老师的操作技能,加强考核评比及学生的反馈机制,优胜劣汰,增强了老师的责任感。
3 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们根据急诊的工作特点,强调老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互动合作,同步转变的教学方式,以体现学生在实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护生的自我训练,让学生主动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灵活的结合起来。在内容上引导护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培养护生的创新精神。
注重培养护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工作中让学生利用沟通技巧与病人交流,获取正确的信息,以了解病人身心的情况,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增加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当在沟通时遭到病人拒绝,遇到困难时,老师及时给予帮助指导,鼓励其不气馁,增强自尊自信。
要求护生勤学好问,注意摸索和积累经验,积极主动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多巡视病人,主动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以主人翁的姿态做每一项工作。
4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使临床教学更系统化,有急诊科的特色,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同学们出科考试成绩有很大提高,反馈意见良好。
5 具体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
新生入科教育、专科教学(两周一次集中授课)与各代教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理论与相应技能训练紧密衔接。
5.1 新生入科教育 介绍急诊科布局、工作环境,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特点和工作流程,使学生对急诊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急诊科主要规章制度:急诊登记制度、各岗位责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