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沈艳 黄晓菊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进行家庭干预,使患者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方法 对22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后1年进行问卷和访问调查,以观察患者在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及病情控制情况。 结果 干预后,患者遵医率及生化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 结论 家庭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家庭干预 糖尿病 遵医行为
糖尿病(DM)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便要求患者遵照医嘱终身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并应采取适当的运动和经常进行血(尿)糖监测,以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 。这些主要由患者及其家属实施。良好的遵医行为是DM患者控制疾病的关键。为此,2003年7月~2004年7月我院对2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并随访1年,旨在增强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7月~2004年7月曾在我科住院且符合WHO DM专家提出的诊断标准的DM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02例,女118例,年龄9~76岁;1型DM患者25例,2型DM患者195例;已婚198例,未婚22例;病程7个月~32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含初中),没有文化者必须有一亲属同等文化,并与患者共同生活,陪同患者听课接受知识教育和积极配合干预。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从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正确掌握饮食、药物、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及尿糖的方法出发。采取:(1)集中授课,每周1次,内容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传授糖尿病监测技术、自我护理技术、应激行为的处理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知识,四肢末梢保健知识、交待注意事项 [2] 并发放DM相关资料及本科室编制的糖尿病护理手册。(2)定期回访。建立患者通讯录和个人资料信息表,对本市患者电话回访,行动不便者上门回访,外地患者电话及信函回访,以了解患者在遵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加以指导。(3)举办联谊活动,每半年1次,邀请患者及其家庭参加,请遵医行为及病情控制好的患者介绍经验,现身说法。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建立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做到:(1)对DM准确认识,树立信心;(2)掌握控制饮食的方法及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3)掌握经常性自我监测血糖及尿糖的方法;(4)科学选择运动疗法的种类、时间和运动量;(5)准确掌握服药时间,可能的不良反应,胰岛素注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6)认识到定期检查的重要性。所有工作由本科室主治职称以上医师及主管护师配合完成。
1.2.2 遵医行为及病情观察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1年后分别进行调查并复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血脂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定期检查合理饮食、遵医用药、自我监测、合理运动等几方面的遵医情况,并进行前后统计。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用(ˉx±s)表示。
2 结果
干预后有5例因非糖尿病相关疾病而死亡,有7例因迁居外地而失访。这些人群均未完成调查实验,因此未统计在内。
2.1 干预前后患者遵医率的比较情况 见表1。
2.2 干预前后患者各种生化指标的比较情况 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患者遵医率比较(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