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
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院外科病区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8月间共收治抢救了19例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患者,除2例死亡外,余均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89.5%。其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12岁,平均38岁。脏器损伤类型:单纯脾破裂2例,肝破裂2例,胰腺损伤1例,肠管损伤3例,同时合并两个以上脏器损伤者5例,其中复合性损伤(胸、脑、四肢)4例。
2 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危重,我们临床观察时尽力做到认真、细致、及时、准确这八个字,并具备有动态发展观点。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伤势的轻重缓急、脏器损伤的程度、是否急需手术治疗等情况,将病人分两大类进行观察。现分述如下:
2.1 有明显的出血性休克者 此类病人入院时即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的表现。体检即发现脉搏细微、血压下降或没有;同时有明显的腹胀、腹膜刺激征、全腹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穿检查时有较多不凝固的血性液体或肠液、胆汁等。此类患者一般较易诊断,关键是争分夺秒做好术前治疗。
护理措施:
2.1.1 快速做好“三通”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注意鼻导管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用粗大针头(一般为9到12号)进行多部位较大血管的静脉穿刺输液,对穿刺有困难而病情危重者可进行静脉切开插管,使之能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液体,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同时可遵医嘱给予升降压药物,并随时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2.1.2 尽早做好“三备” 备血、备皮、备用物。采血、查血型和进行必要的生化检查;清洗手术野的皮肤及剃去手术野和会阴部的毛发;通知手术室所做手术类型,备好器械和用物。
2.1.3 上导尿管 为休克病人上导尿管,以观察病人的尿量,从而判断休克是否好转;同时,观察尿的颜色和性质,以了解肾脏和输尿管是否受到损伤,如出现大量血尿或上导管剧痛,则表示肾脏或尿道可能受到损伤;再则,上导尿管便于术后病人排尿,预防术后发生尿潴留。
2.1.4 采取正确的休克体位,努力增加回心血量。避免搬动病人,以免增加脏器的出血。对怀疑有胃肠道、胆道同时损伤的病人应上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
2.1.5 做好各种药物的过敏实验 如有外伤用破伤风抗毒素;麻醉用普鲁卡因;预防和控制感染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等,使病人能及时用上各种药物,并保证绝对安全。
2.1.6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并向他们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征得他们的同意,使之能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以免因此而延误手术时机。
2.2 对临床症状不太明显,损伤、出血在短时间内(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难于确诊者,对这类病人,重点在于临床动态观察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
观察及护理措施:
2.2.1 护理人员首先要具备严谨、细致、持久地动态观察病情的基本素质 对已观察了24或48小时、生命体征仍平稳、腹部体征仍不太明显的患者,仍不能放松,应警惕延迟性脏器损伤出血的可能。如本组的2例脾破裂出血的患者是在伤后第三天后出现的临床症状的。2.2.2 尽量避免任何加重或诱发损伤出血的因素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治咳嗽、便秘,避免增加腹内压。同时要注意对病人的生活护理。
2.2.3 加强对腹部体征的观察 如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肠鸣音、移动性等有无加重或新的体征出现。
2.2.4 注意全身情况 如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休克、发热、呕吐、便血、呕血等。同时可在腹部进行反复多部位的穿刺检查,如一旦发现有少许血性液体或胆汁、肠液、胃内容物等应进一步分析确诊,并按上述方法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
2.2.5 此期病人应禁食,同时注意补充热量和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护理体会 对此类病人,观察、抢救和护理时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3.1 时间就是生命的观点 在平时,应注意加强基本功训练,这样在抢救中就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争分夺秒[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析鼻腔手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