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为了达到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纠正畸形,调节双下肢长度及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但手术需切除部分骨质,手术后并发症较多,故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1999年~2004年共行髋关节置换术3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4年~2004年共行髋关节置换术30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41~68岁,均5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13例,行单侧置换术21例,行双髋人工关节置换术9例,均采用后外侧手术途径,切口小于10cm,术中肌肉损伤小,关节稳定,能恢复行走功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清除医源性因素对病人的影响,评价病人的一般情况,全身健康情况,髋周围软组织及其它部位有无炎症、双下肢长度、肌力等。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尽快熟悉病区环境、生活医生及责任护士。为病人介绍有关手术方面的知识,将手术的优点、预期目标、可能出现的问题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术前一周鼓励病人做股四头肌、臀中肌的肌肉等收缩锻炼。术前3天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1日晚和术晨进行术区皮肤清洁消毒、备皮,术前晨肌肉注射应在健肢体臀部或上臂三角肌注射。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常规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及患肢血运情况,严格记录24h出入量,注意患肢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②自体血回输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回输过程中注意引流血颜色和引流量的变化,防止在短时间内引流血太多引起休克,将负压钮调制低档,确保所有装置都是密封的。一般输入回流血不能超过2000ml,术后超过8h引流的血液不得再回输。③病人清醒后术后6h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术后3d内少吃或不吃较甜点心、奶粉、豆奶粉等[2]。嘱家属摄取充足的水分,预防便秘。
2.2.2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病人伤后卧床、患肢制动、血液粘度增高有关。下肢使用长筒弹力袜,抬高床脚,鼓励病人进行患肢的床上早期活动,如:肌肉收缩,主动用力地做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屈伸、跖曲运动等。帮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同时观察皮温、颜色、肢体肿胀程度等。②术后感染:病室空气清新,作好口腔护理,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翻身叩背、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患者皮肤清洁、协助翻身、及时按摩受压部位;有留置导尿者每日更换尿袋,保持会阴部清洁;指导病人多饮水、预防切口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体温是否升高。③髋关节脱位:护士正确指导搬运、动作协调、患者平卧床上,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足尖向上,穿丁字鞋固定,两腿间置软枕,以防患肢外旋内收,术后放置便盆时,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防止外旋和内收动作。
2.3 康复训练 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大关节的活动度。康复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术后第一天即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并进行腹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定时给予下肢由下往上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3~5d可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4~6次/d,20~30min/次,并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10s再放下,如此反复[3]。根据病情在医生同意后可下床活动,护士必须在旁指导,由健肢先下床,上床时则患肢先上床,注意使患肢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下床后指导患者做髋关节屈伸、外展动作。术后一周在适应下床站立练习后6周内不能负重,3个月后弃拐行走,术后6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不能坐低凳和马桶或下蹲,持续坐位不能超过1h。
3 讨论 成功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术后的正确护理和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能否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此,围手术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加快病人术后康复,有效地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优良率和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使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82~284
2.张莉.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0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肺癌术后气管切开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