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围产期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HIE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没有一种肯定的特效疗法,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HIE患儿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我科于2001年共收治HIE患儿86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6例,女40例。入院日龄为生后30min~7天;胎龄<37周8例,37~42周62例,>42周16例;出生时体重<2500g7例,2500g~4000g59例,>4000g20例;病因:86例均有窒息史,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74例。

     1.2 临床表现 兴奋、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体温不升、昏迷、肌张力及原始反射异常,呼吸不规则或暂停。临床分度:轻度12例,中度51例,重度23例。合并吸入性肺炎8例,颅内出血21例,硬肿12例。

     2 护理体会

     2.1 吸氧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保持血氧分压(PaO 2 )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在5.32kPa(40mmHg)以下。防止PaO 2 过高和PaCO 2 过低。PaO 2 过高,可增加氧自由基,导致脑血管痉挛及影响脑血流量。而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轻度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可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我们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86例中的23例重度HIE患儿进行了持续动态监护,PaO 2 <6.65kPa时及时查找原因,增加氧流量,吸痰、拍背、改变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宜长期高浓度吸氧,易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发育不良。一般足月儿的氧流量为0.5~1.0L/min,氧浓度为30%~40%,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氧流量为0.3~0.5L/min,氧浓度为25%~30%为宜。

     2.2 限制液体入量和控制脑水肿 新生儿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特别是在应用血管活性药时,要精确控制输液量和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局部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呼吸、前囟张力、瞳孔的改变,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颅压进一步增高,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2.3 惊厥的处理 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脑组织氧耗加重脑缺氧及脑损伤,应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本组先后33次发现抽搐先兆,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从而避免了抽搐发作。

     2.4 保暖和喂养 HIE患儿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较重,生存能力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亦不健全,更易并发硬肿症。本组12例硬肿症患儿及5例体温不升患儿,立即置保暖箱中复温,复温中注意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过快过高导致肺出血,一般每小时提高箱温1℃,复温后腹部局部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即可达到保温的效果,适度复温可使肌体耗氧及代谢率降低,蒸发热量减少。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维持箱温的稳定。经过正常复温,12例硬肿症患儿硬肿消退,5例体温不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对吸吮反射减弱的患儿,我们采用小滴管喂奶,少量多次,每次1~2ml,据患儿情况逐渐增加剂量。病情严重且吸吮及吞咽反射消失的患儿,除静脉营养外,采用胃管喂奶。喂奶后严密观察患儿面色的变化以及呼吸、心率、肌张力及腹胀情况。同时患儿取右侧卧位,头稍抬高,以利胃排空减少潴留,防止误吸及呕吐后吸入。

     2.5 基础护理 严格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一例父源染色体有两种新生5p缺失的患者
    新生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
    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疗效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红臀与局部霉菌感染关系的临床观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羊水 度污染新生儿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660例壮族新生儿红细胞酶缺乏症及地中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七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