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重症病毒性肝炎36例的护理体会


重症病毒性肝炎36例的护理体会

 重症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虽然发病过程不同,但都有肝实质的损害,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功能代偿不全,造成机体各方面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良好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病情早期变化,采取对症处理是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科自1999年6月~2001年12月共收治36例重症肝炎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4~73岁,平均49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慢性重型肝炎17例。治愈11例(30.56%),好转10例(27.78%),病情恶化自动出院8例(22.22%),死亡7例(19.44%)。住院时间5~107天,平均36.5天。

  2 诊断标准

     本组36例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3 病情观察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是身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在常规生命体征检测中,可发现重症肝炎先兆及并发症前驱症状。若黄疸加深并发热,与大量肝细胞坏死有关;有的病人机体免疫力低,反应差,体温虽然不高,但血象持续升高,应考虑感染存在;脉搏细速,不规则,提示心肌损害;呼吸节律、深浅和速度改变,具有出血先兆;若血压下降说明已有出血;血压升高,剧烈头痛,眼压高,视物模糊,提示脑水肿发生。

  3.2 神志意识的观察 注意病人表情、行为、睡眠等。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性格改变及胡言乱语,定向力和计算能力减退,反应迟钝,手扑翼样震颤,睡眠时间颠倒等,提示早期肝性脑病,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3.3 黄疸进展的观察 观察病人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和尿色深浅变化。病人黄疸在短期内迅速加深,总胆红素超过170μmol/L以上,有胆酶分离现象,并出现高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提示病情进行性加重,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3.4 出血观察 病人如有皮肤紫绀,瘀斑,齿龈自发性出血或鼻出血提示已有凝血机制障碍,如病人有上腹部灼热、恶心、心悸、口渴、无力等则提示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4 护理措施

     4.1 绝对卧床休息 以增加肝脏的血液量,利于受损肝脏的修复。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帮助病人料理日常生活,严格控制陪客制度,保证病人得到充分休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4.2 饮食护理 给低脂、低蛋白、高维生素、高糖等清淡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根据病人情况合理调整食谱,腹水者给低盐饮食,每日不超过2g。对肝性脑病先兆者,应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防止血氨增高而昏迷。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饮食。

     4.3 心理护理 重型肝炎,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时间长,费用大,心理负担重,常表现出紧张、恐惧、忧虑、易激动等不稳定心态。因此,在护理中应多给予精神安慰,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消除心理障碍,并给予理解、关心、体贴,帮助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4 静脉输液护理 维持静脉通道,保持通畅,保证供给充分热量,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重症肝炎输液时间长,应注意保护静脉血管,注射部位选择从浅表静脉远端开始使用,针头固定要牢,拔针后用棉签按压止血,防止针眼处出血引起静脉周围瘀,严防液体外漏,严格无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脓毒血症病人多形核粒细胞变形性的观察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部分理化因子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病毒性肝炎病家防病状况与家庭二代发病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先天性梅毒合并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
    母婴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检测
    我国某县血液筛选后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残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