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260名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行为改变比较 例(%)
  
  2.3 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及其对危险因素认识的变化 见表3。通过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显示,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1.5%上升 到干预后的68.1%,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它相关知识均有显著提高(P<0.001)。

  表3 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对危险因素认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例(%)

  3 讨论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防治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必要手段,而目前在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大多数仍是沿其患者去医院看医生、开药,回家自己服药的治疗方式。该种治疗方式往往是以药物治疗为主,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防治知识缺乏的患者,认为服用降压药就万事大吉,饮食不加控制,缺乏锻炼,不良生活习惯不改变,其结果是病情得不到控制。因此,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但有效的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说教,而应选择与大众切身相关的方式,注意感染力和吸引力,让群众理解,然后做出行为方式的选择 [2]  。本观察通过1年的护理健康教育,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11.0mmHg,DBP下降了2.4mmHg,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显著,血压控制率由41.15%上升到63.85%,差异有显著性(P<0.001),提示在社区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血压异常者的水平。

  健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的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 [3]  。本观察显示,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 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4],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饮酒率、食盐摄入量显著下降(P<0.01),可能与人们的生活逐渐规律,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关心,促进一些健康行为有关。吸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健康教育时间短,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知行不一致性有关 [5]  ,同时与不同水平的人群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有关。在膳食结构、坚持体育锻炼、规律服药方面均有显著提高(P<0.001),说明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可明显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激励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减少某些因素的危害性 [6]  ,而治疗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健康教育和规范治疗相结合的策略是有效的,经过干预使一部分低危患者、临界高血压患者保持稳定在正常水平,可以依靠非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提示高血压的治疗不是单一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7]  。

  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很大的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社区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采用综合治疗模式是一种减少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8]  ,并且可使高血压患者逐渐实行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 [9]  。

  参考文献

  1 Rodgers A,Macmahon S.Blood pressure and the global burden of cardioˉvascular disease.Clin Exp Hypertens,1999,21:543-552.

  2 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卫生部多边了崭考察报告汇编.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新闻媒体参与健康教育的考察报告,1995,39-40.

  3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2-223.

  4 严迪英,薛安娜,姚崇华,等.健康促进干预—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护理诊断的探
    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对策
    也谈护理文书的改革
    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
    时间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实施与作用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西北军队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难点及对策
    母婴同室实施整体护理的探讨
    系统化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