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护理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来愈严重,随之而来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也逐年上升,患病的同时也诱 发了负性情绪的产生。何为负性情绪?即患者面对陌生环境时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能引起患者痛苦体验,并通过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患者的生理平衡 。患者表现出孤立无助、抑郁、多疑多虑等症状。我院住院老年患者中,伴有负性情绪的人约占1/3,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对23 例患有各种精神疾患并伴负性情绪者,从以下几方面帮助老年患者尽量适应新环境,达到安抚患者,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4年6月,我科23例负性情绪老年精神病患者,男14例,女9例,其中表现为孤独4例,抑郁2例,多疑多虑17例。23例老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 度的躯体疾患。
2 方法
2.1 与家属沟通,获取患者有关信息,消除患者疑虑
老年人情绪的稳定,家庭成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的了解,亲人的陪伴、照顾和安慰,使患者获得极大的温暖 ,是他人不可替代的。因此,家属的陪伴既可减轻患者内心的孤独感,亦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有1位老年患者72岁,老伴过世多年,有3个子女均事业有成且生 儿育女,因年老、记忆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且双脚溃疡、行动不便,家人为防意外,要求住院治疗。而患者则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子女不愿照顾自己,嫌弃 自己,怕在医院里终老。入院后产生了很强的压抑、苦闷和孤独感,对子女也增加了许多疑虑。另1例老年患者,65岁,亦因年老、记忆力下降,伴有严重的高血压 整日躺卧在床,无配偶及子女,被其弟送入院,入院后,常长吁短叹,担心自己的住房被兄弟占住。为此,我们经常与家属联系,要求家人适当带患者回家小住一 段时间,打消患者的疑虑,慰藉患者的情绪,或选择患者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减压”缓冲作用,如家人定期不间断地来探视患 者,携带患者爱吃的点心和老人关爱的儿孙,都能使老人深感家庭的温暖,患者焦虑、苦闷、孤独的负性情绪基本消失。
2.2 改善环境,营造“家”的氛围
老年患者住院后,要依靠集体力量,根据病房条件,给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为其营造“家”的氛围。比如:我院在病房内添制了电视、空调 ,配套浴室,内有梳妆镜,洗脸盆,冷热水,坐厕,并根据病人不同的口味选择合适的饮食,并注意营养的补充,做到营养平衡,同时保持病房整齐、清洁,使患 者感到舒畅,有安全感。千方百计为患者排忧解难,消除患者的焦虑,鼓励患者多动脑、多学习,如看报、下棋、看电视,坚持每日带患者外出散步。提高老年人 的认知观点,帮助和诱导老年患者建立良好地生活方式。
2.3 加强心理护理,改善负性情绪
老年患者住院后,往往将负性情绪带到病房,对护士的治疗、护理采取抵触,不满,甚至对立的态度。我们因人施护,如对闷闷不乐、抑制情绪的患者,要密 切观察其心理状态,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苦恼。在与患者交往中, 做到礼仪待人,举止端庄,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注意约束自 己的随意性言行,往往无意的举手投足,会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认真听患者诉说,对于患者提出的一些要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要耐心给患者解释,不可强 制和责难,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当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时,用婉转的语言对问题作耐心恰当的解释,交谈时,说话速度要放慢,反复几遍,直到患者明白 为止,使患者听后既入心、又入情,乐于和护理人员交谈,使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3 结果
通过做好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护理,不仅能提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