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颅骨骨折1例护理体会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患者对医护的需求和满意成为衡量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面貌是一个人参与社会活动、表达内心世界的体现。 患者的康复,是护理工作技术上和心理上运用有意识的护理,通过护士与患者的思想交流,护士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及温和的语言,严谨的工作态度 ,敏捷准确的操作,帮助患者保持最佳情绪状态,做到“有的放矢”而达到的比较良好的预期目的。采用了口腔系统护理方法和心理护理的方法使患者保持口腔卫 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关键词 面颅骨骨折 牵引固定 护理
2000年7月1日5时,我科收治1例面颅骨骨折急诊患者。患者以“面部硬物击伤后疼痛出血不止8h”就诊,行止痛伴腭大血管结扎,软腭上硬腭间撕脱处缝合, 颅颌绷带行上颌骨牵引制动术。经过2个月的精心护理,获得成功。随访3个月,术后恢复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6岁,干部,未婚,于2000年7月1日在发动汽车时不慎被摇把击伤,上颌骨与颅骨分离,啮槽骨与硬腭板,联合身上颌脱位 6 6 身 87 78 之间撕 脱,软腭与硬腭之间撕裂,左侧面部凹陷,双眼眶畸形,上颌骨松动,鼻部畸形,CT示:面颅骨粉碎性骨折(上颌骨、颧骨、上颌窦及眶1/3骨均粉碎性骨折)合并 软组织肿胀、积血、积气。当即在止痛、局麻下行清创术加上颌骨牵引固定。术后6天发现上颌骨基本稳固,即可改行上颌骨牵引固定颅下颌崩带牵拉固定。经严密 观察,细致护理,术后半个月,开始功能锻炼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面貌。患者于2000年8月20日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情况良好,咀嚼能正常进行。
2 病情特点
颌面部不仅分布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器官,而且人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面部表情体现出来的。同时,颌面部一旦受了损伤,人的吃、喝、咀嚼 将受到严重影响,由此而降低了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患者是个年轻干部,又是未婚,对于颌面部损伤的修复,抱有极大的希望。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颜面部多处损伤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况且患者是干部。面部严重损伤使患者思想负担增大。另外,患者系未婚,担心找不到对象,产生了悲 观情绪。面部修复能否成功,对于个体来说,要比身体其他部分的变形隐伏着更为巨大的冲击,致使患者顾虑重重,给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针对患者复杂的 心理状态,进行大量的心理护理。启示患者同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并对他进行精神安慰和耐心细致的护理,尽量减少语言等不良的刺激,多用鼓励的语言,消除其 悲观、失望、焦虑等恶性心理状态。
3.2 术前皮肤、口腔护理 为了使视野清晰,检查损伤创口可使用手电筒照明,清创缝合的手术,创口消毒则以“蘸”的方式进行。操作手法要轻,尽最大努力 避免过度用力而导致创口的延期愈合。
3.3 术后护理措施
3.3.1 将患者安置于特护病房,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有利于面部伤口恢复。减少陪客,限制探访,避免交叉感染和保证病房安静。为患者创造一个良 好的治疗休息环境。
3.3.2 避免不良的语言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以免不良情绪变化,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痉挛。为此做好保护性医疗,耐心做好各种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的悲观、烦躁、焦虑情绪,调动患者的内在因素,促使患者配合术后的医疗护理。
3.3.3 牵引固定口腔的清洁是通过含漱进行的。用注射器抽取20ml含漱液经磨牙间隙间的软管以流入的方式将漱液注入口内,注入后让患者轻轻的左右摆头, 漱口液在口内充分流动。第1次注入的含漱液在患者的摆头后即用吸引器吸出,使用吸引器时负压不要过大。这样反复操作3~4次,可每日4~6次。注入含漱液时推 力不要太猛,以免
[1] [2] 下一页